孙 思 邈 研 究
- 索引:23
- 发布时间:2014-04-22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当 代 陕 西 的 孙 思 邈 研 究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苏 礼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医家,他因自幼羸弱多病而发愤学医,孜孜致力于岐黄之学,勤求博采,济世活人,终于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一代大医。孙氏尝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便以“千金”二字给他的著作命名。
从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重要著作中可以看出,孙氏的学术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把“精诚”二字作为一个高明医生(大医)的基本重要条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医德规范,为我国传统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提倡地道药材,重视药物的储存采集和使用,因之被称为“药王”;他重视中药方剂的研究,千金两方中剂型种类繁多,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酒剂、美容剂、强壮剂、食养食疗剂,颇具开发价值;孙思邈在妇、儿、内科临床以及针灸、按摩、导引、祝由等疗法的研究方面,亦有诸多突出的贡献,在吸收国内外医学成果及学术交流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可谓道全德备,一代宗师。凡此等等,在笔者十多年前参加编写的大型名医传记画册《药王孙思邈》中都有详尽的介绍。
陕西是孙思邈的故乡,著名的耀县药王山是一代名医孙思邈的纪念地。近年来,陕西的医药界围绕孙思邈的医学著作、学术思想、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兹简要介绍如下。
一、学术研究
孙氏所著的《千金》两方,至今是人们学习研究的重要医籍,但《千金方》流传至今,版本体系复杂,文字古奥错讹,内容不一,难以据用,版本问题成了研究孙思邈《千金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九十年代初,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医史研究所李景荣、苏礼以及焦振廉、任娟莉等学者先后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两项关于《千金方》版本研究的国家级科研课题,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艰苦工作,《孙真人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校释》、《千金翼方校释》共三部医著5个版本250万字的点校、注校工作宣告完成,并陆续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从而为海内外提供了《千金方》的规范版本。其中《孙真人千金方》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接近孙氏原著旧貌的《千金方》古本,流落海外数百年后终于回归祖国,尤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1995年,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雷自申、赵石麟等主编,苏礼等参加编写的《孙思邈千金方研究》一书,该书洋洋百万余字,40多位作者如李经纬、张文、傅芳等,多为国内研究孙思邈有成的著名学者。该书可谓集近年来大陆学者研究孙思邈之大成者。在专题研究孙思邈医学文献方面,近年来也有不少专著问世。耀县孙思邈研究所刘学锋主编的《孙思邈养生保健研究》、药王山管理局张世英编著的《孙思邈养生长寿之秘》、省中医学会张德兴主编、苏礼等参加编著的《千金小儿方校释》、铜川市中医院徐光华大夫主编的《千金诊法释评》等,均是专题研究方面的成果。方药研究是千金方研究的重中之重。苏礼、姜晓等点校注释的《千金宝要·海上方》、《孙真人海上方注释》是当代国内最早正式出版的《千金方》简要医方排印本。第四军医大学王三虎教授等主编的《120首千金方研究》在千金方方剂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近年陕西学者出版的有关著作尚有吕选民《药王孙思邈养生长寿术》,刘兆成、苏礼、郑怀林等《孙思邈医德纪念碑文集》、《孙思邈医德思想研讨会论文集》,张世英《千古名胜药王山》、《药王山医碑录释(千金宝要·海上方)》、《千金方医方集要》、《孙思邈养生长寿集要》,赵石麟、苏礼等《药王孙思邈》文献图册,张文顺《药王孙思邈故事百图》,以及西北大学图书馆古籍部选辑标点的《孙思邈保健著作五种》等。
《孙思邈研究》杂志是“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主办的专门收载孙思邈研究有关文稿的内部刊物,1990年3月创刊后只出1期即因故停刊。1999年,该杂志易名《药王孙思邈研究》,以陕西孙思邈研究会会刊的名义复刊,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教授亲自撰写《复刊词》,予以祝贺和鼓励。至2002年,该刊在出至总第五期后未再见到。
二、开发性研究
开发性研究是孙思邈研究的重要方面,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开发性研究,可以使我们最大限度的发现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更好的为当前的经济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在这方面,陕西的学者做了许多广泛而扎实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追求健美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化学美容的某些不良后果,人们对开发以天然植物为主的美容用品寄予很高的期望。赵石麟教授对孙思邈美容护肤理论和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开发价值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指出,《千金》面药用方105首,其中白芷、白附子、萎蕤(玉竹)等是特别重要的药物,其次还有商陆、川芎、白茯苓、冬瓜仁(白瓜子)、土瓜根、麝香、蒿本、杏仁、细辛等。酒常做为助溶剂,而猪胰以其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分解脂肪和蛋白质,去垢除污,使皮肤滋润,故被孙氏广泛用于抗皱防老方剂之中。赵老认为,孙思邈在这方面的理论和贡献,特别是将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结合起来的方法和技术,很值得继续挖掘和深入研究。(1)
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料。《千金》方中的酒剂,对后世酒类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影响甚大。据笔者研究,孙思邈《千金方》可分为渍酒、煮酒、直接酿酒、复合酿酒4类,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等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中屠苏酒、虎骨酒、枸杞酒、五加皮酒等,经过历代医家的改进和提高,在保健和医疗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稍作改进即可成为新一代保健产品而进入市场。(2)
针灸是孙思邈《千金方》的重要内容。《备急千金要方》曾记载孙思邈在甄权针灸图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绘制了三幅大型彩色针灸经络腧穴挂图。然原图早佚,仅存文字。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先生就倡导复原孙思邈彩色明堂图。1992年,陕西医史专家孙中年等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完成了此图的复绘工作。有关专家认为孙思邈彩色《明堂三人图》的完成,为宏扬民族文化,传播中医学术,做出了新的贡献。(3)
千金方方药的开发研究是孙思邈研究中最切实用的方面之一。1998年,笔者等承担了陕西省科委下达的千金方方药开发研究的科研课题。此项课题是国内外首次对千金方方剂的全面系统的开发研究,其研究成果将全面展示千金方的精要医方及其实用价值、应用规律,可供中医临床、科研、教学、新产品开发以及中外医药文化交流应用。目前,此项研究已告完成,其成果《千金方医方辞典》已经完稿,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在千金方方药研究方面,第四军医大学王三虎、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郑怀林、焦振廉等学者也做了许多工作。王氏关于《千金方》生僻药的考证与替代研究、郑氏关于“千金勃散汤”的研究等,都具有重要开发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学术交流及学术团体
1982年中华医学会在西安召开纪念孙思邈诞辰1200周年学术会议,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广泛的开展孙思邈研究,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这次会议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开文革后孙思邈研究之先河。1994年11月,中国中医药学会在西安召开了全国首届孙思邈学术思想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评选出1982~1994年间全国孙思邈研究优秀论文89篇,由中国中医药学会颁发优秀论文证书予以奖励。陕西学者龚纯“孙思邈在儿科上的成就”、苏礼“千金方中的哲学思想”、郑怀林“千金禁经初探”、孙忠年“孙思邈明堂三人图的研究”等荣获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成立于1985年3月,理事长为陈元方、董继昌。研究社成立以来,基本上每年都组织开展一次学术活动,专题性的学术活动有“孙思邈药剂学学术研讨会”、“医学交叉学科研讨会”、“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医药学学术研讨会”等,吸引了全国各地著名专家学者来耀县参观考察,传经送宝。其中规模最大的“孙思邈医德思想研讨会”参会人员达500余人之多,研究社所办的另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是筹集巨款,在药王山竖起了十通“孙思邈医德碑”。孙思邈的主要医德论著如“大医精诚”、“大医习业”及“备急千金要方序”、“千金翼方序”等尽收其中,著名中医学家米伯让研究员亲手题写了“唐代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医德纪念碑序”。此一碑群的落成,不仅为药王山增添了新的旅游景点,更重要是表彰先哲、启迪后世,使孙思邈高尚医德感召当今世人,流芳千秋万代。
1989年成立的耀县孙思邈研究所的前身为耀县孙思邈医院孙思邈研究室。已故刘学峰医师是该所的主要创办人之一。研究所先后聘任省内外30余名专家教授担任顾问、研究员,发表研究孙思邈学术论文多篇,完成了“孙思邈研究文献索引”等科研课题,编纂了《孙思邈研究文选》等学术资料,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陕西省中医学会文献医史专业委员会是我省第一家中医文献医史研究学术团体,孙思邈学术思想研究是其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从1990~2000年的十年间,该会先后召开了三次全省性的中医学术研讨会,其中研究孙思邈的学术论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990年10月,铜川市成立了医德宗师孙思邈学说研究会。1993年,该会成功的举办了国际孙思邈学术研讨会,会议交流了有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及国内学者撰写的论文50余篇。
设在台湾基隆的“台湾中华孙思邈医术思想研讨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郑隆炎为董事长、陈继生为理事长。陕西学者赵石麟、张文、苏礼等三人被聘为该会顾问,参加了该会在大陆举办的有关学术活动。
20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关西大学曾成立有《千金要方》研究所,保存并校勘影印的宋本《备急千金要方》是该所最重要的科研成果。
陕西孙思邈研究会是在原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和耀县药王故里孙思邈研究会的基础上组建,并经陕西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所研究药王孙思邈的法人团体。在1999年6月13日举行的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由51位理事组成的首届理事会,李孟斌任会长,陈松旺、常志诚、张学文、刘少明、杨贵琦、郭志英、王广民、吕志文等任副会长。研究会成立伊始,即在太白山召开了“首届药王孙思邈艺术创作研究会”,又在西安举行了由该会理事、美术家张文顺先生创作的《药王孙思邈传说故事百图》专家评审会,并在故里举行了会员专家教授义诊,以及首届药王孙思邈公祭仪式,创办了《孙思邈研究杂志》。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弘扬了药王精神,团结了国内外有志于研究孙思邈及药王山、药王故里的仁人志士,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陕西孙思邈研究会传统医学分会成立于2001年,苏礼为主任委员,郑怀林、孙忠年、焦振廉、郭教礼为副主任委员,分会办公室设在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分会成立以来,发展了会员,举办协办了多次有关学术会议,在孙思邈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陕西的孙思邈研究方兴未艾。1999年5月,中华医史学会在西安召开“国际孙思邈学术研讨会暨国际中华医药学术研讨会”,海内外160余位学者将会聚古都长安,共同探讨孙思邈医德医术与中医现代化的有关问题,著名哲学家于光远、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等出席会议,还出版了名为《中华医药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集。2001年,陕西孙思邈研究会与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台湾中华孙思邈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孙思邈与道教医学及第三届国际中国医学史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代表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孙思邈的医学思想、医术观、养生观、医德思想及其方药的现代化开发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2002年4月,陕西孙思邈研究会传统医学分会与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联合举办的 “孙思邈学术思想暨传统医学研讨会” 在西安鲸鱼湖山庄举行,来自国内外近60位专家、教授以及海外学者、美国西谷大学校长吴奇博士参加了会议,对孙思邈学术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中华传统医药源远流长,孙思邈研究事业任重道远。笔者衷心希望海内外一切热心于祖国传统医学发展的同道,能够以孙思邈研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协作,使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学,为全人类的健康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石麟·孙思邈美容护肤理论和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开发价值·世界传统医学杂志,1999,2:11
(2)苏礼·千金酒剂初探·陕西中医,1987,3,99~100
(3)孙忠年·复绘孙思邈《明堂三人图》之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93,12(1):58~63
(4)苏礼·苏礼医学文集·陕西中医药研究编辑部(内部印行),2004.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苏 礼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医家,他因自幼羸弱多病而发愤学医,孜孜致力于岐黄之学,勤求博采,济世活人,终于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一代大医。孙氏尝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便以“千金”二字给他的著作命名。
从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重要著作中可以看出,孙氏的学术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把“精诚”二字作为一个高明医生(大医)的基本重要条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医德规范,为我国传统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提倡地道药材,重视药物的储存采集和使用,因之被称为“药王”;他重视中药方剂的研究,千金两方中剂型种类繁多,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酒剂、美容剂、强壮剂、食养食疗剂,颇具开发价值;孙思邈在妇、儿、内科临床以及针灸、按摩、导引、祝由等疗法的研究方面,亦有诸多突出的贡献,在吸收国内外医学成果及学术交流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可谓道全德备,一代宗师。凡此等等,在笔者十多年前参加编写的大型名医传记画册《药王孙思邈》中都有详尽的介绍。
陕西是孙思邈的故乡,著名的耀县药王山是一代名医孙思邈的纪念地。近年来,陕西的医药界围绕孙思邈的医学著作、学术思想、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兹简要介绍如下。
一、学术研究
孙氏所著的《千金》两方,至今是人们学习研究的重要医籍,但《千金方》流传至今,版本体系复杂,文字古奥错讹,内容不一,难以据用,版本问题成了研究孙思邈《千金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九十年代初,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医史研究所李景荣、苏礼以及焦振廉、任娟莉等学者先后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两项关于《千金方》版本研究的国家级科研课题,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艰苦工作,《孙真人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校释》、《千金翼方校释》共三部医著5个版本250万字的点校、注校工作宣告完成,并陆续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从而为海内外提供了《千金方》的规范版本。其中《孙真人千金方》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接近孙氏原著旧貌的《千金方》古本,流落海外数百年后终于回归祖国,尤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1995年,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雷自申、赵石麟等主编,苏礼等参加编写的《孙思邈千金方研究》一书,该书洋洋百万余字,40多位作者如李经纬、张文、傅芳等,多为国内研究孙思邈有成的著名学者。该书可谓集近年来大陆学者研究孙思邈之大成者。在专题研究孙思邈医学文献方面,近年来也有不少专著问世。耀县孙思邈研究所刘学锋主编的《孙思邈养生保健研究》、药王山管理局张世英编著的《孙思邈养生长寿之秘》、省中医学会张德兴主编、苏礼等参加编著的《千金小儿方校释》、铜川市中医院徐光华大夫主编的《千金诊法释评》等,均是专题研究方面的成果。方药研究是千金方研究的重中之重。苏礼、姜晓等点校注释的《千金宝要·海上方》、《孙真人海上方注释》是当代国内最早正式出版的《千金方》简要医方排印本。第四军医大学王三虎教授等主编的《120首千金方研究》在千金方方剂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近年陕西学者出版的有关著作尚有吕选民《药王孙思邈养生长寿术》,刘兆成、苏礼、郑怀林等《孙思邈医德纪念碑文集》、《孙思邈医德思想研讨会论文集》,张世英《千古名胜药王山》、《药王山医碑录释(千金宝要·海上方)》、《千金方医方集要》、《孙思邈养生长寿集要》,赵石麟、苏礼等《药王孙思邈》文献图册,张文顺《药王孙思邈故事百图》,以及西北大学图书馆古籍部选辑标点的《孙思邈保健著作五种》等。
《孙思邈研究》杂志是“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主办的专门收载孙思邈研究有关文稿的内部刊物,1990年3月创刊后只出1期即因故停刊。1999年,该杂志易名《药王孙思邈研究》,以陕西孙思邈研究会会刊的名义复刊,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教授亲自撰写《复刊词》,予以祝贺和鼓励。至2002年,该刊在出至总第五期后未再见到。
二、开发性研究
开发性研究是孙思邈研究的重要方面,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开发性研究,可以使我们最大限度的发现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更好的为当前的经济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在这方面,陕西的学者做了许多广泛而扎实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追求健美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化学美容的某些不良后果,人们对开发以天然植物为主的美容用品寄予很高的期望。赵石麟教授对孙思邈美容护肤理论和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开发价值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指出,《千金》面药用方105首,其中白芷、白附子、萎蕤(玉竹)等是特别重要的药物,其次还有商陆、川芎、白茯苓、冬瓜仁(白瓜子)、土瓜根、麝香、蒿本、杏仁、细辛等。酒常做为助溶剂,而猪胰以其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分解脂肪和蛋白质,去垢除污,使皮肤滋润,故被孙氏广泛用于抗皱防老方剂之中。赵老认为,孙思邈在这方面的理论和贡献,特别是将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结合起来的方法和技术,很值得继续挖掘和深入研究。(1)
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料。《千金》方中的酒剂,对后世酒类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影响甚大。据笔者研究,孙思邈《千金方》可分为渍酒、煮酒、直接酿酒、复合酿酒4类,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等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中屠苏酒、虎骨酒、枸杞酒、五加皮酒等,经过历代医家的改进和提高,在保健和医疗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稍作改进即可成为新一代保健产品而进入市场。(2)
针灸是孙思邈《千金方》的重要内容。《备急千金要方》曾记载孙思邈在甄权针灸图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绘制了三幅大型彩色针灸经络腧穴挂图。然原图早佚,仅存文字。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先生就倡导复原孙思邈彩色明堂图。1992年,陕西医史专家孙中年等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完成了此图的复绘工作。有关专家认为孙思邈彩色《明堂三人图》的完成,为宏扬民族文化,传播中医学术,做出了新的贡献。(3)
千金方方药的开发研究是孙思邈研究中最切实用的方面之一。1998年,笔者等承担了陕西省科委下达的千金方方药开发研究的科研课题。此项课题是国内外首次对千金方方剂的全面系统的开发研究,其研究成果将全面展示千金方的精要医方及其实用价值、应用规律,可供中医临床、科研、教学、新产品开发以及中外医药文化交流应用。目前,此项研究已告完成,其成果《千金方医方辞典》已经完稿,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在千金方方药研究方面,第四军医大学王三虎、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郑怀林、焦振廉等学者也做了许多工作。王氏关于《千金方》生僻药的考证与替代研究、郑氏关于“千金勃散汤”的研究等,都具有重要开发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学术交流及学术团体
1982年中华医学会在西安召开纪念孙思邈诞辰1200周年学术会议,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广泛的开展孙思邈研究,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这次会议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开文革后孙思邈研究之先河。1994年11月,中国中医药学会在西安召开了全国首届孙思邈学术思想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评选出1982~1994年间全国孙思邈研究优秀论文89篇,由中国中医药学会颁发优秀论文证书予以奖励。陕西学者龚纯“孙思邈在儿科上的成就”、苏礼“千金方中的哲学思想”、郑怀林“千金禁经初探”、孙忠年“孙思邈明堂三人图的研究”等荣获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成立于1985年3月,理事长为陈元方、董继昌。研究社成立以来,基本上每年都组织开展一次学术活动,专题性的学术活动有“孙思邈药剂学学术研讨会”、“医学交叉学科研讨会”、“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医药学学术研讨会”等,吸引了全国各地著名专家学者来耀县参观考察,传经送宝。其中规模最大的“孙思邈医德思想研讨会”参会人员达500余人之多,研究社所办的另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是筹集巨款,在药王山竖起了十通“孙思邈医德碑”。孙思邈的主要医德论著如“大医精诚”、“大医习业”及“备急千金要方序”、“千金翼方序”等尽收其中,著名中医学家米伯让研究员亲手题写了“唐代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医德纪念碑序”。此一碑群的落成,不仅为药王山增添了新的旅游景点,更重要是表彰先哲、启迪后世,使孙思邈高尚医德感召当今世人,流芳千秋万代。
1989年成立的耀县孙思邈研究所的前身为耀县孙思邈医院孙思邈研究室。已故刘学峰医师是该所的主要创办人之一。研究所先后聘任省内外30余名专家教授担任顾问、研究员,发表研究孙思邈学术论文多篇,完成了“孙思邈研究文献索引”等科研课题,编纂了《孙思邈研究文选》等学术资料,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陕西省中医学会文献医史专业委员会是我省第一家中医文献医史研究学术团体,孙思邈学术思想研究是其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从1990~2000年的十年间,该会先后召开了三次全省性的中医学术研讨会,其中研究孙思邈的学术论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990年10月,铜川市成立了医德宗师孙思邈学说研究会。1993年,该会成功的举办了国际孙思邈学术研讨会,会议交流了有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及国内学者撰写的论文50余篇。
设在台湾基隆的“台湾中华孙思邈医术思想研讨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郑隆炎为董事长、陈继生为理事长。陕西学者赵石麟、张文、苏礼等三人被聘为该会顾问,参加了该会在大陆举办的有关学术活动。
20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关西大学曾成立有《千金要方》研究所,保存并校勘影印的宋本《备急千金要方》是该所最重要的科研成果。
陕西孙思邈研究会是在原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和耀县药王故里孙思邈研究会的基础上组建,并经陕西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所研究药王孙思邈的法人团体。在1999年6月13日举行的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由51位理事组成的首届理事会,李孟斌任会长,陈松旺、常志诚、张学文、刘少明、杨贵琦、郭志英、王广民、吕志文等任副会长。研究会成立伊始,即在太白山召开了“首届药王孙思邈艺术创作研究会”,又在西安举行了由该会理事、美术家张文顺先生创作的《药王孙思邈传说故事百图》专家评审会,并在故里举行了会员专家教授义诊,以及首届药王孙思邈公祭仪式,创办了《孙思邈研究杂志》。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弘扬了药王精神,团结了国内外有志于研究孙思邈及药王山、药王故里的仁人志士,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陕西孙思邈研究会传统医学分会成立于2001年,苏礼为主任委员,郑怀林、孙忠年、焦振廉、郭教礼为副主任委员,分会办公室设在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分会成立以来,发展了会员,举办协办了多次有关学术会议,在孙思邈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陕西的孙思邈研究方兴未艾。1999年5月,中华医史学会在西安召开“国际孙思邈学术研讨会暨国际中华医药学术研讨会”,海内外160余位学者将会聚古都长安,共同探讨孙思邈医德医术与中医现代化的有关问题,著名哲学家于光远、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等出席会议,还出版了名为《中华医药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集。2001年,陕西孙思邈研究会与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台湾中华孙思邈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孙思邈与道教医学及第三届国际中国医学史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代表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孙思邈的医学思想、医术观、养生观、医德思想及其方药的现代化开发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2002年4月,陕西孙思邈研究会传统医学分会与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联合举办的 “孙思邈学术思想暨传统医学研讨会” 在西安鲸鱼湖山庄举行,来自国内外近60位专家、教授以及海外学者、美国西谷大学校长吴奇博士参加了会议,对孙思邈学术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中华传统医药源远流长,孙思邈研究事业任重道远。笔者衷心希望海内外一切热心于祖国传统医学发展的同道,能够以孙思邈研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协作,使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学,为全人类的健康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石麟·孙思邈美容护肤理论和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开发价值·世界传统医学杂志,1999,2:11
(2)苏礼·千金酒剂初探·陕西中医,1987,3,99~100
(3)孙忠年·复绘孙思邈《明堂三人图》之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93,12(1):58~63
(4)苏礼·苏礼医学文集·陕西中医药研究编辑部(内部印行),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