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医药研究 > 养生时代
0

“亚健康”体质的养生法

  • 索引:622
  • 发布时间:2018-07-07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所谓“亚健康”,就是身体检查无异常指征,但常出现精神萎靡,困倦乏力,动则气短,情绪低落,心烦易怒,记忆力差等感觉。这就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它是百病之源,随时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云:“不治已病治未病。”因此要及早按照个人体质进行调理和保养,使身体恢复到健康水平。中医根据现代人的特点,将人的体质分为九大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血瘀质、特禀质。除了平和质(体形匀称健壮,面色红润,精力充沛,饮食良好,睡眠充足,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属于健康体质外,只需要保持原有的生活状态外,其余8种均属于“亚健康”体质,需要注重日常调养,具体养生方法如下:
    1. 气虚质:此类人肌肉松软,动则气喘,语音低弱,容易出汗、劳累、感冒。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小米、山药、太枣、鸡肉等,少吃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劳逸结合,起居有度,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夏季最好适当午睡。
    2. 阳虚质:此类人肌肉松弛,常感手足、胃脘、背或腰膝部发冷,穿衣较厚,夏不喜空调,遇冷则便溏,小便清长,性格多沉静、内向。关键在于补阳,平时适宜食用具有温阳功效的食物,如羊肉、鹿肉、鸡肉等,少吃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的食物,少饮绿茶。秋冬季节应注意保暖,尤其是后背、上腹、下腹和足底部位。
     3. 阴虚质:此类人体形瘦长,常感手足发热,脸上烘热,面颊潮红,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难耐夏天暑热,大便干结,容易失眠,性情急躁,外向好动,舌质偏红苔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少与人争,早睡早起,并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饮食宜清淡,多吃瘦猪肉、鸭肉、荸荠、银耳等甘凉滋润的食物。
     4. 湿热质:此类人鼻尖油光发亮,面部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常感口苦、口臭或有异味,大便黏滞,小便热黄,女性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潮湿,脾气急躁。在饮食上宜清利化湿,可多吃莲子、绿豆、鸭肉、鲫鱼、冬瓜、苦瓜、黄瓜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吃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等甘温滋腻及烹炸、烧烤涮等辛温助热的食物。适合做高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5. 气郁质:此类人体形偏瘦,常感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容易紧张或受惊吓,焦虑不安,感情脆弱,乳房、两胁胀痛、胸闷叹气,咽部有堵塞、异物感,容易失眠。少数属于先天遗传,其他则可能与抑郁症关系密切。因此饮食应多吃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宜多参加社会活动,多读积极向上、富有乐趣的书籍,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知足常乐。
    6. 痰湿质:此类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出汗多而黏腻,常感肢体酸困沉重,脸上有油腻,嘴里黏腻,嗓子有痰,舌苔较厚,性格较温和,有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此饮食以清淡为主,控制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摄入,多吃些蔬菜、水果,如白萝卜、大枣、扁豆等。还要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球类、游泳等。
    7. 血瘀质:此类人面色偏暗,嘴唇颜色偏暗,舌下静脉瘀紫,皮肤比较粗糙,有时会出现瘀青,眼睛有红丝,牙龈易出血,而且烦躁健忘。因此要多食山楂、醋、玫瑰花、金橘等具有活血散结、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应生活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早睡早起多锻炼,不可过于安逸,可做一些舞蹈、步行、徒手健身操等。
    8. 特禀质:此类人为过敏体质,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或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皮肤易起荨麻疹,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并出现抓痕。因此要注意饮食清淡、均衡,粗细、荤素搭配得当,多吃益气固表的食物,如糯米、燕麦、红枣、山药、泥鳅、燕窝等。应保持充足的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