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医药研究 > 养生时代
0

苏礼:孙思邈与中医养生文化

  • 索引:810
  • 发布时间:2019-10-28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中医养生学说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彭祖、老子、庄子、孔子等大家,以及《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都不同程度的论述过有关养生文化的问题。
    彭祖是养生食疗的祖师。彭祖发明了一种用野鸡煮烂,与稷米一同煎熬而成的汤羹——“雉羹”,并以此治好了尧帝的厌食症而闻名于世。老子即老聃,以作《道德经》五千言而蜚声中外。在养生方面,老子有两个著名的观点,一个是“道法自然”,一个是“清静无为”。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天下事物没有一定之规,养生没有一定之法。去掉主观干扰,尊重客观规律,顺应自然,回归自然,就是老子养生思想的真谛。庄子的《养生主》可以说是一篇专门讨论养生要领的论文。庄子告诫人们不要因贪图外物而损害自己。他认为,一个不为名利所羁绊的人,自然会获得健康而保持青春。孔子对养生问题也有深入地研究,他提出“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认为一个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他的寿命一定会长久。《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渊薮,其中详细论述了养护生命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医养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两千多年来,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养生技术,发明了深刻精辟的养生理论,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养生文化。
    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集唐以前医学之大成,开唐以后一代医学新风。他所撰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也是养生抗衰老研究的重要著作。孙思邈崇尚医德,精于方术,注重养生理论的总结及养生方法的推广。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若能用医药技术养护和救助人的生命,这个功德比千两黄金还要贵重。孙思邈上承先秦及秦汉魏晋六朝的养生思想,系统总结、不断探索养护生命的奥秘,创制了一整套系统科学的养生方法,对中医养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孙思邈的养生思想可以概括为调适情志、预防疾病、坚持锻炼、食养食疗四个方面。
    情志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精神活动,适度的精神活动,是身心健康的标志;过度或不良的精神活动,则是导致衰老、疾病的重要因素。孙思邈认为,善于养生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精神情操,良好的精神状态。他希望人们做到“心无妄念,耳无妄听,割嗜欲所以固血气,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通过一系列持之以恒的自我调适和自身修养,使自己始终处在一个平和纯净、豁达宽宏的精神状态之中,从而达到祛病延年,抗老益寿的目的。孙思邈特别重视疾病的预防。他告诉人们“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也”。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收载了大量的预防疾病的知识及方药,还提出了预防传染病的“辟瘟法”,为我们防病治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生命在于运动,健身常须锻炼。乐于锻炼,适当运动,是孙思邈养生保健观的重要内容。孙氏所倡导的锻炼方法,诸如精神修养、气功养生、导引按摩、散步行气、健脑益智、身心保健等等,内容相当丰富。孙思邈十分重视饮食调养在保健养生中的作用,他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千金方》中专列有“食治”一章,逐一论述了236种果实、蔬菜、谷米、鸟兽等动、植物在养生保健和食养食疗中的作用。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当前,医学理念已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的方向作出调整。学习和发展以孙思邈养生理念为核心的中医养生文化,对于提高国民整体健康素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乃至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苏礼,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副会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