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
- 索引:615
- 发布时间:2018-06-17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万物生灵都在发育成长,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非常旺盛,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此季节养生得当,秋冬将身体无恙,精神饱满!夏季养生重在养心,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目的目的。
一年四季都要根据体质的不同而选择适当的养生方法,夏季也不例外,比如寒性体质的人就不能长期坐在空调环境下,也不要图一时痛快而经常吃一些冷饮,而热性体质的人,在炎热的夏天一定要保持心情的愉悦,避免激动和发怒,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像繁茂的夏天那样热情饱满,这样才能使体内阳气通畅,与外界相适应。
夏季五行属火,主脏为心!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体内的积寒最易被赶出来,故有“冬病夏治”一说,也就是将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阳气不足引起的病在夏季这个阳气旺盛的时节将积寒赶出体外。但若是阳气衰弱,体内没有推动之力,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水果冰,然后整日呆在空调房间里,夏季毛孔大开,最易受风寒侵袭,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这些寒气侵袭身体必会引起气血瘀阻,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动不畅。所以夏季养阳不可懈怠!那应该怎么做呢?方法很简单,我们只需在生活当中注意以下几点即可:
一、应时起居。夏季宜晚睡早起,中午一定要午睡。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早晚时多在户外活动,适当出汗。
二、合理调节饮食。夏季一般人的食欲有所减低,所以夏季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或煎炸的食品。其中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充足,最好吃些含蛋白较高的食物,如鱼、蛋、奶及豆制品等。当然新鲜蔬菜、水果更是不可缺少的。另外夏天因出汗,身体失去大量的水和盐分,这样会导致血液浓缩,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的老年患者易形成血栓。因此应注意少量多次饮水,绝不能等到口渴时再喝。
三、可服用一些偏温热的饮食。有人说,大热天的,再吃热的东西,那还不得心烦气燥。不错,关键是服温热也有个服法,我们可以热饮凉服,比如:红糖姜汤水,本来是温热暖胃的,但我们在暑天服用,可以放凉再饮,虽是冷饮到胃里却是热药。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的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
四、适当运动。夏季阳气最旺,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 “运动养生,心态要正,不可急功近利,操之过急。”这是夏季运动的重要原则。夏季运动特别需要注意的还有二点:一、强度适量不宜疲劳。本来人体在夏季的能量消耗就大,锻炼时更要量力而行,养护阳气。人体运动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一个兴奋点,如果继续练下去,就会出现比较疲劳的感觉,进而出现体力透支现象,对健康不利。因此,当你练到最高兴、最舒服的时候,就不要再增加运动量了,这时需要慢慢减少或者停止运动。尤其是中年人,一些平时较难察觉的隐性疾病(如心脏病等)很可能因过度运动而被引发。建议每次运动时间大约为1小时,每星期3次。运动过程中一定要以自己的感觉为准,关注自己的心率、血压、疲劳度,是否有头晕、恶心等现象。二、主动出汗不宜过量。随着天气转热,稍一运动就容易出汗。主动出汗是人体主动运动所出的汗,是为了保持体内的温度、散发热量,所以有利于身心健康。但并不是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一些无汗运动如散步、骑车,同样可以起到防治各种慢性疾病的作用。那些稍微一运动就汗如雨下的人,有必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此外,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也会导致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应注意:运动中饮水不可过量。大量饮水会导致出汗更多,而盐分也会进一步流失,引发痉挛。
五、应注意防暑。夏季暑热湿盛,宜防暴晒,宜降室温,居室应尽量做到通风凉爽,早上开窗,十点前关闭,防止室外热气入侵。此外家中还应备些适当的防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仁丹、风油精等。(常海沧;——陕西省中老年养生协会副会长,西安养生文化研究会会长)
一年四季都要根据体质的不同而选择适当的养生方法,夏季也不例外,比如寒性体质的人就不能长期坐在空调环境下,也不要图一时痛快而经常吃一些冷饮,而热性体质的人,在炎热的夏天一定要保持心情的愉悦,避免激动和发怒,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像繁茂的夏天那样热情饱满,这样才能使体内阳气通畅,与外界相适应。
夏季五行属火,主脏为心!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体内的积寒最易被赶出来,故有“冬病夏治”一说,也就是将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阳气不足引起的病在夏季这个阳气旺盛的时节将积寒赶出体外。但若是阳气衰弱,体内没有推动之力,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水果冰,然后整日呆在空调房间里,夏季毛孔大开,最易受风寒侵袭,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这些寒气侵袭身体必会引起气血瘀阻,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动不畅。所以夏季养阳不可懈怠!那应该怎么做呢?方法很简单,我们只需在生活当中注意以下几点即可:
一、应时起居。夏季宜晚睡早起,中午一定要午睡。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早晚时多在户外活动,适当出汗。
二、合理调节饮食。夏季一般人的食欲有所减低,所以夏季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或煎炸的食品。其中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充足,最好吃些含蛋白较高的食物,如鱼、蛋、奶及豆制品等。当然新鲜蔬菜、水果更是不可缺少的。另外夏天因出汗,身体失去大量的水和盐分,这样会导致血液浓缩,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的老年患者易形成血栓。因此应注意少量多次饮水,绝不能等到口渴时再喝。
三、可服用一些偏温热的饮食。有人说,大热天的,再吃热的东西,那还不得心烦气燥。不错,关键是服温热也有个服法,我们可以热饮凉服,比如:红糖姜汤水,本来是温热暖胃的,但我们在暑天服用,可以放凉再饮,虽是冷饮到胃里却是热药。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的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
四、适当运动。夏季阳气最旺,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 “运动养生,心态要正,不可急功近利,操之过急。”这是夏季运动的重要原则。夏季运动特别需要注意的还有二点:一、强度适量不宜疲劳。本来人体在夏季的能量消耗就大,锻炼时更要量力而行,养护阳气。人体运动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一个兴奋点,如果继续练下去,就会出现比较疲劳的感觉,进而出现体力透支现象,对健康不利。因此,当你练到最高兴、最舒服的时候,就不要再增加运动量了,这时需要慢慢减少或者停止运动。尤其是中年人,一些平时较难察觉的隐性疾病(如心脏病等)很可能因过度运动而被引发。建议每次运动时间大约为1小时,每星期3次。运动过程中一定要以自己的感觉为准,关注自己的心率、血压、疲劳度,是否有头晕、恶心等现象。二、主动出汗不宜过量。随着天气转热,稍一运动就容易出汗。主动出汗是人体主动运动所出的汗,是为了保持体内的温度、散发热量,所以有利于身心健康。但并不是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一些无汗运动如散步、骑车,同样可以起到防治各种慢性疾病的作用。那些稍微一运动就汗如雨下的人,有必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此外,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也会导致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应注意:运动中饮水不可过量。大量饮水会导致出汗更多,而盐分也会进一步流失,引发痉挛。
五、应注意防暑。夏季暑热湿盛,宜防暴晒,宜降室温,居室应尽量做到通风凉爽,早上开窗,十点前关闭,防止室外热气入侵。此外家中还应备些适当的防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仁丹、风油精等。(常海沧;——陕西省中老年养生协会副会长,西安养生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