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医药研究 > 养生时代
0

彭、老、庄、孔的养生思想

  • 索引:545
  • 发布时间:2017-12-16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彭即彭祖。彭祖姓钱名铿(keng),传说彭祖系颛顼帝玄孙陆终氏的第三子,轩辕黄帝的第八代传人,因“制羹献尧”而受封于彭城。也就是说彭祖因发明了一种用野鸡煮烂,与稷米同熬而成的一种汤羹-——“雉羹”,并以此治好了尧帝的厌食症而闻名于世,可见彭祖是养生食疗的开山。彭祖还善用“导引行气”的方法养生,据《列仙传》云:“彭祖善和滋味,好恬静,惟以养神,治生为事,并服广角、水晶、云母粉,常有少容。”可见彭祖又是气功养生之肇始者。其实,彭祖的出名及被后人反复传诵的根本原因,并不完全在于他的“制羹献尧”、“导引行气”,而在于他惊人的高寿。《神仙传》云:其“善导引行气,尧时封于大彭,至殷未已,年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年七百六十七岁而且还不衰,显然只是一种美丽的夸张,但从孔子、荀子、屈原等人的推崇以及流传后世的《彭祖养性经》、《彭祖摄生养性论》、《彭祖养性备急方》等著作看来,彭祖应当确有其人,而且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寿星,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老即老子。老子即老聃,春秋战国时期楚之苦县今河南鹿邑曲仁里)人。以作《道德经》五千言而闻名于世。在养生方面,老子有两个著名的观点,一个是“道法自然”,一个是“清静无为”。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取法自然,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还要选择合理的居住环境、居室环境,避免不良因素对健康带来的损害。《道德经》世传本第五十七章有这样一段话:“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生;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从医学的角度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不违背正常的生活规律,疾病自然化解;保持清静平和的状态,正气自然生发;不干扰气血的运行,正气自然充盛;不做非分之想,脏腑气血自然正常。这段话本来是告诫统治者不要乱折腾的,在养生方面,同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天下事物没有一定之规,养生没有一定之法。去掉主观干扰,尊重客观规律,顺应自然,回归自然,才是老子养生思想的真谛。
   

    庄即庄子。庄子的《养生主》可以说是一篇专门讨论养生要领的论文。庄子认为,养生的要领一是顺应自然。告诫人们不要过分积极地追求身外之物,而应该 “缘督以为经”,以顺应自然的“中道”来处理人与外物的关系,保持身心的健康。二是理性的对待情感。庄子认为,生与死都是很自然的事,只要以理智对待感情,顺应自然和变化,哀伤或欢乐就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三是不为物累,就是不要因贪图外物而损害自己。一个不为名利所羁绊的人,自然会获得健康而保持青春。

    孔即孔子。孔子早就提出“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认为“仁者不孤”, “大德必得其寿”。仁的核心是“爱人”。爱人具体体现在热爱生活,大度处世,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乐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做好事和善事,充分展现自已的道德风貌、人格魅力。使自己存在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公认,取得精神和心理的满足,从而达到颐养性情,调神健身的作用。(苏礼.中国中医药报2009.12.30日第8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