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医药研究 > 杏林春秋
0

刘健:继承药王精神 弘扬中医文化

  • 索引:854
  • 发布时间:2019-05-16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天象国医之学,浩如烟海,而业医者之著述,尤如河、溪、江、湖、泽、泊之流,各有名而终归大海也。大海之水一经挥发,蒸云降雨而终成水矣。正如我国中医学之精深博大,源远流长。譬若有以伤寒杂病而立论的,有以肝胆病立论的,有以眼病立论的,有以内病外治立论的,有以脾胃立论的…… 然,其源则归属于中医的气血、阴阳、脏腑、虚实、寒热等范畴。她犹如白昼太阳之七色光芒汇聚、夜晚七星组成之北斗星辰,与成千上万颗小星汇聚而成之银河系是一个道理。而神州各代名医在地理之居处是分散的,在中医的研究、临床、理论、著书立说方面则是心有灵犀的。如东周神医扁鹊、汉时医圣张仲景、大唐药王孙思邈、宋儿科之祖钱仲阳、金元时的刘、朱、李、张,明代的张景岳、张石顽、赵献可、李时珍,清时的柯韵佰、陈修园、民国的曹颖甫、丁甘仁、张锡纯等。至于当代者,大多皆食人口惠,整理翻译者多,而在学术上独具创新者则如凤毛麟角一样稀少,人云亦云者居多,且浮躁而重利,德操日下。药王虽逝1330年之久,似乎其英魂慧目却不时地注视着后世各朝的医操术行。故前些年在药王故里,目睹药王塑像流泪之痕迹,令笔者实感有愧矣!余以为,药王之流泪是有一定原因的。例如他看到近年来药价之飞涨,百姓吃不起药之现象。记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余初行医时给患者开一剂桂枝汤也就是0.32元,现今就需3.00元,价比过去近九倍有余;麻黄汤在当时价格为0.08元,而现在价格为1.22元,价比过去十五倍余;尤以那些名贵中药材则近天价,患者无力买药,只能带病延年,痛苦不堪!

    现在所谓的养生保健药,大多有添加剂之成份。添加剂,一种增肥、增大、促生、促长、促衰老的化学品,能使西瓜早大、早红、早熟,试问这种西瓜,人吃了能不让人早衰早老吗?而那些所谓的保健品大多含有此成份。街上的食物,促进人类早成熟的食物多的不胜枚举,难怪九、十岁的女孩就来了月经,十岁多的小男童生出了胡须……试想,这种早熟现象,难道不让人早衰早死吗?这与拔苗助长又有何不同呢?

    报载北京张悟本,病者挂号费要收300元之多,这些骇人听闻之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实属医道之一大丑闻! 据传武汉某医院的专家教授上下班还需配备保镖,以防万一。医生,一个医治人民生命的专家可谓德高望重,受人尊重之人,却为什么还要有人保驾护航呢?

    产妇临产,正产者极少,而剖腹产者约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样既违背了自然生长之规律,又耗费了大量的不必要花费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大伤了产妇的真元之气,可谓投井下石之举,谋财害命之行!

    又如某大夫开出一剂膏方价值一万余元,令听着如观秋风扫落叶、不栗而颤!

    回想当年之严德鑫,将汤药改为膏方之意,并非是想让医生收这么大的天价,更不是为了那些达官贵人、血食之君而设的,而是为了广大受苦受难于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吃不起药而想出的廉价妙药。

    在今天这种药价飞涨的社会现实中,余作为一个时值古稀之热爱祖国中医药文化的执业中医师。目睹此般境况,也是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实的,只能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将来诊患者之病症诊断清楚,心明眼亮,胸有成竹,不疑惑,不三心二意,不胆小怕事,必要时不能顾及个人安危,从而,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以人之长老以及己之长老,以人之孩童以及己之孩童。想病家所想,急病家所急。临病家要以换位思想考虑问题,也就是说余这个医生,如果是一个病人,求这个前来诊病的如果是医生的时候,他又是余的父母、姐弟、子孙,余又是如何的对待他们呢?余以为:这就是考验一个医生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作为一个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合格中医师,不论在求知方面,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务须讲究在临床临证时有一个明显的效果。这个效果,不但要从学习中得来,更重要的是在临证时不断地发现、总结、发挥、创新,用古人的训条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认真细心,谨小慎微与大胆相结合。所谓谨小慎微,就是临证细心入微,不粗心大意,草菅人命。通过四诊八纲,脏腑,营卫气血,六经,三焦等辨证法,归纳综合得出治疗方案,大胆利用汗、吐、下、和、温、清、补八法,密切结合化,活,破,逐等法,进行处方用药。

    医要讲德。除了人们口头常说的,对病人要一视同仁,要和亲人一样对待。但是余发现某些医生就是糊弄病人,开药不急不缓,不补不泻,既治不了病,又害不了命。有些病成半年着看,药成半年着吃,不怨自己医术不精,但悔病人之病情太重。医者评脉多时,却问头疼脑热,饥渴二便,时遭到患者之质问。每逢一病,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开方在内不超过二分钟,即可另叫号码,可谓“神之又神”的医生了! 其实,这些“神医”可否手拍胸膛而三思,天地之良知何在?神医之神何在?在患者来说,萝卜快了不洗泥,猪肉少了不除皮。世事真如斯,让人且啼且笑,啼笑且非啊!这些人之功力,速度要比汉张仲景所批的“动数发息,不满五十,便处方药”实有人在,这些,何为医德? ………….

    有些门诊,不问病者病愈如何,且看钱收入多少,不论虚实寒热,一味熏蒸按摩;临床用药,一方治多病。如此多多,难怪药王孙思邈落泪了。药王悔恨他的《大医精诚》白写了,光阴白费了!现今的人心黑了!

    余以为:小心诊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造福人类,才是一个执业中医师应有的道德品质。下来就余近年来在临床时的一些心得体会:余善用一些峻猛之药物,如大黄、土元、水蛭等。这些药就是人人共知之猛张飞,他的功能在战场上便有‘一声喝断当阳桥’之威力,使敌退我安。在临床上,便有“覆杯而愈”,“竟剂而安”之起始回生作用。余借古鉴今,参考历代中医文献,证明一个中医学者如能多读医经、医案、医话,结合自我实践,便能达到豁然明了之境界。譬如,在临床上有时遇到一部分人,看似气阴双虚或气阳双虚的患者面部晦暗无光,眼泡下有紫暗之色,口干不欲饮冷,大便粪头焦黑、后略溏,胸闷,气短,心悸,甚或左心区有如锥如刺之感,或放射至左肩,或牵引至左背部,相当于膏肓穴有痛感、或怕冷喜暖之感,余处方中有五灵脂、人参二味药,患者将处方拿到药房,药工便认为该方开的不合宜,甚或认为将药方开反,让患者或药师拿来呼叫,有礼貌有职业道德的药工便让签字,否则不给取药。岂不知此类患者之病,大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故用灵脂活血化瘀而止痛,用人参扶正益气而助药力。这些都是余在临床中通过学而悟、悟而学,分析、总结、慎行、果敢相结合的原则下进行处方用药的。如在1999年10月14日为润红霞女士开的处方,经过药房的再三阻拦和意见,我决然的签了字,又叮嘱患者服药,有幸的是,患者对余之医术没有半信半疑,而是毅然决然的服用了药。服药后,其痛大减,其病如失。润女士后来到医院门诊,高兴的感谢于余。后来,诸如此类的例子时有发生,且屡获奇效,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使他们的得到了健康。

    近期,余为西高新四路的杨某女士诊治的卵巢癌术后病症,使患者消失了痛楚,得到病患者的赞扬和称颂。 又如,在2010年9月4日,在门诊为一朱姓之男性(64岁,西安市西后地人)诊治眩晕病时,方中用补中益气、桂附地黄、半夏白术天麻汤综合方,药房认为余犯了18反之罪,药工将处方拿到了余的诊室,余签了字,患者服药后,眩晕消失,至今再未复发。 至于用水蛭所谓超量之事,余认为,病有轻重之分,若无法定计量。病无常态,药量随病情而增减,乃是医家针对疾病的变化程度来决定的。来不得半点拘泥于书本。余之常用量并不大,如文艺路郑秀英女士之脑梗伴糖尿病、高血压病来门诊治疗,余观其面色,查其舌苔,按其脉象,认为属于气滞血瘀导致而成,其中水蛭由15g升至40g,郑某自服该药后而屡屡获效,血压不高了,血糖正常了,心区也不痛了,走路不歪斜了。这些都是余后来通过电话追访而得到佳音的,郑某随后提着香蕉、苹果,领着她的先生,面谢于余,并为先生诊疗。总之,欲得虎子、不入虎穴。能得到吗?不能,绝对不能!所以,中医药科学文化的提升,是依靠我们不断地努力,发掘、研究、探索、总结和发扬光大的,余以为,这些也必然是发扬药王医德的良好作风。 ……

    余行医50年有余,历经了多少沧桑,治愈过数万计有余的患者,随着自己的阅历、经验、教训,对治疗疾病相应的有了几分认识。余认为,做为一个对患者极端负责、对业务极端精细认真,对自己所坐诊的门诊部、医院在群众中之声誉与威信的极端维护和支持,对中医药文化之奠基、发掘和弘扬,余是有极端责任的。

    余以为,作为一个中医,无论你的头衔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还是主治医师,决定的是群众的信任和他对中医事业平素的付出和贡献,过去的几年前,曾对我省的一位老厅长说过:“现今讲职称,有少数主任医师写下了令人翘指的名著、论文,而又一部分主任医师、教授,也不过是一两篇论文而已,有的还是抄袭别人或吃过别人吃过的剩饭残羹,复印过别人发表的论文,改换了自己的‘大名’,而成了主任医师的。其后,便有其名而谋其利了,结果在应聘医院坐诊时,被医院炒鱿鱼的不在少数。再则,那名贯古今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作者张机是主任医师吗?至今却被人们尊称为医圣。大唐医生孙思邈所著之《千金方》,他的一言一行,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试问药王是否是副主任医师?大明《濒湖脉学》《本草纲目》之作者李时珍,被世人尊称古代药王,被苏联铸金像于莫斯科科学院前,他是主治医师吗?……这些层出不穷的医家,孜孜不倦,一声不响的战斗在为人类健康的第一线上,得不到政府的重视,那些《杏林春暖》《韩康卖药》的典故,其主人公他们都是朝廷的“御医”吗?吃着皇粮,没干皇事,这些享受皇粮的人难道不觉得面有愧色吗?这些,余也是吃过民脂民膏的人,绝无半点嫉妒和羡慕之语,只是话撵到此,随口脱出而已!不过,余还是崇拜那些真正有才华有能力,能为老百姓治病除患的人。余还是欣赏那些真正的民间中医!”

    一个医生之医术、学术不但要得到同仁的认可和有求于余的广大患者的认可,而且要得到后来人的认可。使它流传千秋万代,为人类的保健医疗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余也就心满意足了。为了这个愿景哪怕伤其筋骨,劳其心志,损其气血,必要时,忍饥受饿,废寝忘食,潜心定志,五闲尽用,顺其自然达到余所向往之目标,为人类的医疗事业贡献出毕生力量,全部智慧,所有心智。

    愿所有热衷于祖国医学之后学们,孙思邈之后学们,以《大医精诚》为规范,来继承药王精神,药王医德。余想,到那时,药王何不笑对苍生呢?(作者单位:陕西省中医研究会门诊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