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医药研究 > 杏林春秋
0

建国以来陕西地区孙思邈研究发展概况

  • 索引:684
  • 发布时间:2017-12-13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陕西是孙思邈的故乡,著名的耀州药王山是一代名医孙思邈的纪念地。建国以来,陕西中医药界围绕孙思邈的医学著作、学术思想、医德医风、医药开发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陕西的孙思邈研究方兴未艾,笔者特将建国以后陕西地区孙思邈研究发展概况综述如下。

一、学术研究

  科研课题:

1.“《千金方》古本的发掘整理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孙氏所著的《千金》两方,至今是人们学习研究的重要医籍,但《千金方》流传至今,版本体系复杂,文字古奥错讹,内容不一,难以据用,版本问题成了研究孙思邈《千金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医史研究所李景荣、苏礼以及焦振廉、任娟莉等学者先后承担了两项关于《千金方》版本的国家级科研课题,经过八年多时间的艰苦工作,《孙真人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校释》、《千金翼方校释》共三部医著5个版本250万字的点校、注校工作宣告完成,并陆续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从而为海内外提供了《千金方》的规范版本。其中《孙真人千金方》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接近孙氏原著旧貌的《千金方》古本,流落海外数百年后终于回归祖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千金方方药的开发研究——陕西省科委课题

千金方方药的开发研究是孙思邈研究中最切实用的方面之一。1998年,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医史研究所苏礼、焦振廉、任娟莉等学者承担了陕西省科委下达的“千金方方药开发研究”的科研课题。此项课题是国内外首次对千金方方剂的全面系统的开发研究,其研究成果全面展示了千金方的精要医方及其实用价值、应用规律,可供中医临床、科研、教学、新产品开发以及中外医药文化交流应用。目前,此项研究已告完成,其成果《千金方医方辞典》已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

㈡学术论著

据笔者统计,陕西地区孙思邈研究专著的出版时间集中在1978年以后,近30年来,正式出版的专著多达40余种,因篇幅所限,兹就其主要代表性著作简介如下:

1.《药王孙思邈(图册)》

《药王孙思邈(图册)》为赵石麟、郑怀林、苏礼等编辑,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月第1版。 该书是当代我国第一部大型医家传记图册,获全国首届医史文献优秀图书银奖。文字部分分别以孙思邈生平事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医药学术,博大精深、千金方的版本、孙思邈的社会医学思想、孙思邈的踪迹、人民的怀念、深远的影响等为题,全面系统的评介了孙思邈及其《千金方》的学术成就、历史贡献、深远影响。图片部分主要拍摄于孙思邈的隐居地陕西耀县药王山、孙思邈曾经游历过的四川峨眉山、陕西太白山、河南修武太行山。七十余帧精美的文物、壁画、古建筑、碑刻照片,印证了孙思邈传承中华医学的辉煌业绩,其中孙思邈坐虎针龙石雕、淳熙秘阁帖孙思邈手迹,更是弥足珍贵的国宝。

2.《彩色针灸经络腧穴挂图》

针灸是孙思邈《千金方》的重要内容,《备急千金要方》曾记载孙思邈在甄权针灸图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绘制了三幅大型彩色针灸经络腧穴挂图。然原图早佚,仅存文字。早在上世纪80年代,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先生就倡导复原孙思邈彩色明堂图。1992年,陕西医史专家孙中年等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完成了此图的复绘工作,复绘图分仰伏侧三人,高95.04cm,将十四经脉用不同颜色标明,有349个孔穴,形态逼真,为研究孙思邈学术思想、针灸史及经穴标准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3.《孙思邈千金方研究》

《孙思邈千金方研究》为雷自申、赵石麟等主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月第1版。全书洋洋百万余字,根据孙思邈《千金方》原著的体例,参照原著所反映的哲学观点、学术思想以及其对医药学术的贡献,分为二十一篇、八十五章,并有附录四则,客观探讨了孙思邈千金方的成就及贡献,集中展示了历代特别是当代孙思邈研究的工作与成果。本书的作者多为在孙思邈有相当造诣的专家学者,在进行研究探析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学习孙氏原著,参阅历代学者的有关著作,汲取近现代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严密细致的调查考证,从而对孙思邈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千金方的成就及其影响,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析与介绍。书末附有19241995年孙思邈研究论文资料题录1084篇。

4.《孙真人千金方》

《孙真人千金方》为李景荣、苏礼、焦振廉校订,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月第1版。 本书包括《孙真人千金方》与《真本千金方》二书。《孙真人千金方》系清末发现的一种《千金要方》古本,全书仅存20卷。该书在编次先后、篇章段落、字句方药等方面均与宋本《千金要方》有一定的区别。《真本千金方》系日本和气嗣成氏据唐写本抄录而成的一种写本,仅存一卷,其体例文字与宋本多有不同。以上两书皆未经宋人校改,相当程度上保存了唐代《千金要方》的原貌。经过系统整理校勘的《孙真人千金方》与《真本千金方》,是研究《千金要方》和孙思邈学术思想的重要版本资料,也是研究唐代医学的珍贵文献,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一定的临床价值。

5.《千金翼方校释》

《千金翼方校释》为李景荣、苏礼、焦振廉、任娟莉、李培振等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月第1版。本书是国内较早的一部以校释的形式整理研究孙思邈《千金翼方》的著作。作者们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孙思邈《千金翼方》进行了全面科学的校勘和注释,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反映了《千金翼方》的原貌,又萃集了古今有关孙思邈《千金翼方》的研究成果。本书校勘准确,注释简明,是具有当代研究水平的《千金翼方》注释本。本书有两种版本,依据新校古籍通则,适应国外读者及研究者需要的汉字繁体竖排本尚待出版;已出版的是满足普通读者要求的汉字简体横排本。

6.《备急千金要方校释》

《备急千金要方校释》为李景荣、苏礼、焦振廉、任娟莉、李培振等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月第1版。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以校释的形式整理研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著作。该书选本正确,文字规范,校勘准确,注释简明,既最大限度的反映了《备急千金要方》的原貌,又萃集了古今有关孙思邈《千金要方》的研究成果,为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了一部版本可靠,资料翔实,可资研究,切于实用的新的《备急千金要方》通行本。本书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依据新校古籍通则,适应国外读者及研究者需要的汉字繁体竖排本;一种是满足普通读者要求的汉字简体横排本。      

7.《120首千金方研究》

120首千金方研究》为王三虎、张仲海等主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月第1版。 本书系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原有6500余首方剂中,精心遴选出确有临床效验的120首方剂,按现代方剂学的要求,从方名、来源、异名、组成、用法、功效、主治、加减、禁忌、方药分析、歌诀、方论选录、古今验案、实验研究、附注等项予以分类研究,系统整理,以期撷千金方之精华,阐效验方之奥秘,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8.《药王孙思邈故事百图》

《药王孙思邈故事百图》为张文顺编绘,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2月第1版。 本书是据民间流传的故事传说编绘而成的孙思邈纪年图册。全书精选有关孙思邈传说故事100首,配有诠释故事内容的精美画图100幅,具有雅俗共赏,图文并茂的特点。主要篇目有:药王故里,志学于医,槐荫苦读,将军赞圣童,济世活人,学通百家,博极医源,追车求方,寒秋涉水,斗米只鸡,药王栈道,治蛟龙病,药王茶,食疗治雀目,医治瘿瘤,一视同仁,葱叶导尿,导引调气,彩绘明堂图,峨眉山采药,屠苏药酒,蚂蟥疗疾,巧制牛乳,妙解阴阳,行医光德坊,白首不释卷,临终嘱薄葬等,是一部医学与艺术相结合、科学与科普相结合的医学文化画卷。

9.《千金方医方辞典》

《千金方医方辞典》为苏礼主编,焦振廉、张之明、任娟莉、王怡等学者共同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月第1版。 本书是以辞书形式研究孙思邈《千金方》方剂临床应用的专题工具书。全书释方2450余首,均依原著内容,以释典、出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等为序,用现代汉语重新予以编写。其中,方药用量一律换算为克制单位,书后附有汉语拼音音序检索、古今剂量换算表及古今药名对照表,以便读者参考。本书旨在全面、简明地展示《千金方》方剂的精华,深入浅出地注释《千金方》方剂的难点,为国内外提供翔实、可靠、开发应用价值较高的《千金方》系列配方。

10.《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为 张世英著,三秦出版社20066月第1版。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药王”孙思邈及其《千金方》的科普读物。全书分药王孙思邈生平、药王巨大贡献、药王文化追踪、孙思邈养生长寿秘要、千古名胜药王山等五大部分,系统介绍了孙思邈的成就与贡献。在“孙思邈养生长寿秘要” 部分,着重介绍了孙思邈所倡导的养生理念及养生方法,诸如养生大旨德为首,护三宝身心健康,记三戒排除五难,养生秘妙十大要,饮食调理有长节,动静之中求长寿,居处环境择佳地,日常保健十四法等。本书文字简洁,通俗易懂,插图精美,图文并茂,是目前有关药王孙思邈研究科普读物中较好的一种。

11.专题研究

在专题研究孙思邈医学文献方面,也有不少专著问世。如耀州孙思邈研究所刘学锋主编的《孙思邈养生保健研究》、药王山管理局张世英编著的《孙思邈养生长寿之秘》、陕西省中医学会张德兴主编、苏礼等参加编著的《千金小儿方校释》、铜川市中医院徐光华主编的《千金诊法释评》等,均是专题研究方面的成果。陕西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抢救了具有中医文献研究和中医教育特色的《千金方医方碑》。

12.其他主要著作

苏礼、姜晓等点校注释的《千金宝要点校本》、《孙真人海上方注释本》是当代国内最早正式出版的《千金方》简要医方排印本。陕西学者出版的有关著作尚有吕选民《药王孙思邈养生长寿术》,刘兆成、苏礼、郑怀林等编著的《孙思邈医德纪念碑文集》、《孙思邈医德思想研讨会论文集》,张世英编著的《千古名胜药王山》、《药王山医碑录释》、《千金方医方集要》、《孙思邈养生长寿集要》以及西北大学图书馆古籍部选辑标点的《孙思邈保健著作五种》等。

13.《孙思邈研究》杂志

《孙思邈研究》杂志是“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主办的专门收载孙思邈研究有关文稿的内部刊物,于19903月创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等为创刊号题词,陕西省中医管理局发了贺词。胡熙明担任该刊的名誉主任委员,董建华、方药中、耿鉴庭、李经纬等担任顾问,张学文担任主任委员(兼主编),常志诚、章逢润、邓剑担任副主任委员,王志义、王伯武、午雪峤等担任委员。它设有孙思邈行迹、《千金方》方药论坛、医德专论、文献研究等众多栏目,试图将该社的主要活动和国内外有关孙思邈研究的新动态奉献给读者。创刊后只出1期即因故停刊。1999年,随着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和耀县药王故里孙思邈研究会升格为陕西孙思邈研究会,该杂志也随之更名为《药王孙思邈研究》,以陕西孙思邈研究会会刊的名义复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为新刊题写了刊名。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教授亲自撰写《复刊词》,予以祝贺和鼓励。组织机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李经纬担任名誉主编,王明旭担任主编,张建鑫(常务)、辛智科、张光溥、李兴民、徐忠仁、张万喜等担任副主编。新期刊延续了前刊的宗旨和编次,以“总2期”为开端开始了新的运作,基本上每月出版1期,为孙思邈学术的研究、弘扬发挥了一定作用。至2002年,该刊在出至总第五期后停刊。

㈢学术交流

19821128日,中华医学会在陕西耀县召开纪念孙思邈逝世1300周年学术会议,收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和台湾)论文310篇,有138名代表与会;会议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广泛开展孙思邈研究,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这次会议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开文革后孙思邈研究之先河;

1985年同年117日,铜川市和耀县政协在药王山召开“孙思邈医德学术讨论会”,并在《铜川文史》上辟了专辑;

19861021,由孙思邈研究社、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中医学院、耀县卫生局等单位共同发起的孙思邈医德座谈会在西安市召开,对弘扬孙思邈医德精神、建设精神文明起到重要作用;

1986111114日,孙思邈药剂学专题学术讨论会在耀县举行,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83名代表与会;

198710月,《中国社会医学》杂志社与孙思邈研究社、陕西省哲学学会联合在耀县召开孙思邈与医学交叉科学学术研讨会,对孙思邈的认识论和医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19897810日,孙思邈医德纪念碑落成典礼暨医德思想研讨会在耀县隆重举行。会议收到了200余篇学术论文;

199411月,中国中医药学会在西安召开了全国首届孙思邈学术思想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评选出19821994年间全国孙思邈研究优秀论文89篇,由中国中医药学会颁发优秀论文证书予以奖励。陕西学者龚纯《孙思邈在儿科上的成就》、苏礼《千金方中的哲学思想》、郑怀林《千金禁经初探》、孙忠年《孙思邈明堂三人图的研究》等荣获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99951618日,由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台湾孙思邈医学思想及学术研究会、陕西省医学会、陕西省耀县孙思邈故里孙塬村、陕西药王山管理局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孙思邈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国际中华医药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共同探讨孙思邈医德医术与中医现代化的有关问题。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00余篇,有来自德国、法国、以色列、新加坡、韩国及我国香港、台湾及大陆各省、市、自治区的130多名代表与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工程院院士程莘农向大会题词祝贺;著名哲学家于光远、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等出席会议,还出版了名为《中华医药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集;

2001101921日,由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台湾孙思邈医学思想及医术研究会、陕西省孙思邈研究会、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孙思邈故里陕西省耀县孙原村等单位共同发起的第三届国际孙思邈与道教医学暨第三届国际中国医学史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来自日本、英国、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和大陆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受到海内外医药界的广泛响应,收到论文300多篇。会议对孙思邈的医学思想、医术观、养生观及医德思想以及其方药的现代化开发问题进行了多方讨论,同时对中医现代化、中医药发展方向、中医药资源开发、医药文化的交流与协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20024月,陕西孙思邈研究会传统医学分会与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孙思邈学术思想暨传统医学研讨会”在西安鲸鱼湖山庄举行,来自国内外近60位专家、教授以及海外学者、美国西谷大学校长吴奇博士参加了会议,对孙思邈学术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2006414,三秦文化研究会和西安熙宁堂国药店在西安联合召开“孙思邈与中医药文化”研讨会。医疗卫生界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80余人参加了会议。陕西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赵石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文、陕西省孙思邈研究会副会长张光溥、秘书长张世英、西安熙宁堂国药店经理任崇轩、陕西省交通医院中医科医师童建卫、陕西省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刘华为等在会上发言;大会收到理论文章16篇,交流7篇。会议由三秦文化研究会会长何金铭主持。老领导李溪溥、李森桂等出席了会议。陕西日报作了报道;

2008946日,“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花园饭店顺利召开。这是一次全国性的会议。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铜川分会和陕西孙思邈研究会具体承办了这次会议。以孙思邈养生文化作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国内尚属首次。会议除安排专家讲座和交流发言外,还精心安排了编印《药王孙思邈养生长寿秘要》和《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整理药王可开发中药方剂12个,研制药王系列养生保健品,品尝药王药膳和药王长寿酒,观赏大型药王养生文化书画展、颂药王综艺晚会和一套24式药王养生功法表演,并组织了一整天的参观活动。     

㈣开发性研究 

开发性研究是孙思邈研究的重要方面,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开发性研究,可以使我们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更好的为经济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在这方面,中国尤其是陕西的学者做了许多广泛而扎实的工作。

1.  美容护肤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追求健美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化学美容的某些不良后果,人们对开发以天然植物为主的美容用品寄予很高的期望。赵石麟教授对孙思邈美容护肤理论和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开发价值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指出,《千金》面药用方105首,其中白芷、白附子、萎蕤(玉竹)等是特别重要的药物,其次还有商陆、川芎、白茯苓、冬瓜仁(白瓜子)、土瓜根、麝香、蒿本、杏仁、细辛等。酒常做为助溶剂,而猪胰以其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分解脂肪和蛋白质,去垢除污,使皮肤滋润,故被孙氏广泛用于抗皱防老方剂之中。赵老认为,孙思邈在这方面的理论和贡献,特别是将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结合起来的方法和技术,很值得继续挖掘和深入研究。

2.  酒类产品

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料。《千金》方中的酒剂,对后世酒类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影响甚大。据苏礼等专家研究,孙思邈《千金方》可分为渍酒、煮酒、直接酿酒、复合酿酒4类,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等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中屠苏酒、虎骨酒、枸杞酒、五加皮酒等,经过历代医家的改进和提高,在保健和医疗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稍作改进即可成为新一代保健产品而进入市场。陕西玉华酒业和孙思邈研究会研发的“药王长寿饮”,在采用独特的凤香型酿制的工艺基础上,按《千金方卷十三》“长寿饮”的酿制要求,特制而成,取白术研末,九蒸九晒,用酒曲特殊程序酿制。味重金浆有白术,酿制芳香如玉液,五脏充盈百邪御,久服身轻人长寿。陕西药王山药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澳鹿中将酒的配方就是源于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古配方。该配方中只采用四味中药,却充分体现中医理论“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欇”的原理。其中以鹿茸为主药,配以人参和鹿鞭,并以枸杞为药引,增强了酒和补品的作用。

3.  其他

第四军医大学王三虎关于《千金方》生僻药的考证与替代研究,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郑怀林关于“千金勃散汤”的研究等,都具有重要开发价值和现实意义。

4.中药材种植

2008年,由铜川市耀州医药有限公司承办的 “陕西省中药现代化孙思邈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公开招标。项目内容包括:科研培训基地(3000m2的科研培训大楼,1200m2专家公寓楼,占地100亩的科研、培训、实习示范基地)100亩种苗生产基地,10万亩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车间、1个中药材加工厂(包括1个建筑面积1000m2的泡制车间、1个建筑面积2000m2的分离提取车间)1个中药材观赏园(占地500)五大部分。项目建成后基地将成为一个集中药材种苗生产、规范化生产、加工利用、技术示范推广、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10957万元。

二、研究机构

1.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

1985326,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在陕西耀县成立,理事长为陈元方、董继昌。来自全国的140名代表与会,代表们就《药王山建设远景规划》和《研究社章程》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研究社成立以来,基本上每年都组织开展一次学术活动,专题性的学术活动有“孙思邈药剂学学术研讨会”、“医学交叉学科研讨会”、“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医药学学术研讨会”等,吸引了全国各地著名专家学者来耀州参观考察,传经送宝。其中规模最大的“孙思邈医德思想研讨会”参会人员达500余人之多。

2.耀县孙思邈研究所

19881月成立的耀县孙思邈研究所的前身为耀县孙思邈医院孙思邈研究室。已故刘学峰医师是该所的主要创办人之一。研究所先后聘任省内外30余名专家教授担任顾问、研究员,发表研究孙思邈学术论文多篇,完成了“孙思邈研究文献索引”等科研课题,编纂了《孙思邈研究文选》等学术资料,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3.铜川医德宗师孙思邈学说研究会

19901016,经铜川市政府批准,“铜川医德宗师孙思邈学说研究会”,在该市成立,研究会的宗旨为弘扬孙思邈医德和学术思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振兴中医事业,开展学术交流,百余名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参加大会并表示祝贺。1993年,该会成功的举办了国际孙思邈学术研讨会,会议交流了有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及国内学者撰写的论文50余篇。

4.陕西孙思邈研究会

19931月,耀县药王故里孙思邈研究会成立,对孙思邈的学术研究再上新台阶;1999613,陕西孙思邈研究会在原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和耀县药王故里孙思邈研究会的基础上组建,为经陕西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所研究药王孙思邈的法人团体,1999613举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吴阶平为研究会题写了会名,会刊《陕西孙思邈研究》也同时复刊,原国家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同志为孙思邈题写了《颂词》:“巍巍堂堂,名魁大医,医世巨著,千金要翼,德照日月,惠泽寰宇”。研究会成立伊始,即在太白山召开了“首届药王孙思邈艺术创作研究会”,又在西安举行了由该会理事、美术家张文顺先生创作的《药王孙思邈传说故事百图》专家评审会,并在故里举行了会员专家教授义诊以及首届药王孙思邈公祭仪式,创办了《孙思邈研究杂志》。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弘扬了药王精神,团结了国内外有志于研究孙思邈及药王山、药王故里的仁人志士,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5.陕西孙思邈研究会传统医学分会

陕西孙思邈研究会传统医学分会成立于2001年,苏礼为主任委员,郑怀林、孙忠年、焦振廉、郭教礼为副主任委员,分会办公室设在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分会成立以来,发展了会员,举办或协办了多次与孙思邈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在孙思邈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陕西省中医药学会文献医史专业委员会

陕西省中医学会文献医史专业委员会,是陕西省第一家中医文献医史研究学术团体,孙思邈学术思想研究是其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从1990至今,该会先后召开了多次全省性的中医学术研讨会,其中研究孙思邈的学术论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7.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孙思邈研究分会

20075月,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孙思邈研究分会在铜川市耀州区宣告成立,张世英任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是一家颇有影响的省级民间中医药学术团体,孙思邈研究分会的成立,为进一步搞好孙思邈学术研究,做好“药王”品牌,促进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中华孙思邈医术思想研讨会

设在台湾基隆的台湾中华孙思邈医术思想研讨会,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郑隆炎为董事长、陈继生为理事长。陕西学者赵石麟、张文、苏礼等三人被聘为该会顾问,参加了该会在大陆举办的有关学术活动。

三、纪念活动

1.二月二药王山庙会

陕西耀县是孙思邈的诞生地,耀县药王山是孙思邈晚年隐居著书之处。鉴于孙思邈及其《千金方》的深远影响,早在唐代,陕西耀县就兴起“二月二药王山庙会”的纪念活动。据说药王曾医治了龙王的疾病,龙穿洞而报恩,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药王山古庙会从北宋开始便约定俗成于农历二月初二举办。1985农历二月初二(公历322),陕西耀县“二月二药王山庙会”在中断十几年后恢复,自此又成定例,规模日盛。2000农历二月初二,庄严的公祭药王孙思邈典礼和传统庙会在药王祠隆重举行,陕西省各级领导和来自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地的群众代表及当地千余名群众参加。锣鼓喧天,钟乐齐鸣,人山人海,规模空前;庙会期间,省内外专家对当地群众开展了大型义诊活动,药王故里万亩药用植物生态科技园古建牌楼开工奠基。2005310,陕西各界首次公祭药王孙思邈大典暨“陕西-铜川药王山孙思邈养生文化节暨二月二古庙会”隆重举行,铜川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和各界人士为新落成的孙思邈雕像揭幕并举行公祭仪式。自2005年至2010年,“二月二古庙会” 暨公祭药王孙思邈大典已连续举办六届,陕西省、铜川市各级领导和各界群众千余人参加,每届为期1316天,由铜川市人民政府主持公祭,省、市领导以及各界群众代表分别向药王孙思邈敬献花篮、恭读祭文、向药王团拜敬香,药王故里群众代表向药王敬献时蔬佳肴等。同时开展龙盆洗手祈福、龙池洗手祈健康、击钟祈平安等活动,并有现代歌舞、秦腔、豫剧等表演活动助兴。在保留传统民俗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同时举办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游客参与性强的活动,如元代壁画探秘、药王生平传奇故事百图展、中老年颂药王书画展、陕西民间木雕摄影展、药王山馆藏珍贵拓本展览、文物知识宣传、植物标本展、养生小功法普及表演、参观药王山博物馆、药王养生文化展、名老中医义诊、养生知识讲座咨询活动、中药材、药品、保健品展销活动等。2008年,陕西最大铜川唯一的财神殿落成并开光迎客,由中华性文化博物馆承办的孙思邈“养生与性文化”展览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展示于游人。依托药王山古庙会,铜川市政府6年来连续举办药王养生文化节,目的在于弘扬药王孙思邈的医德、医术和医风,挖掘中医药文化及养生文化资源,倡导尊重科学、崇尚养生、共享健康的生活理念,进一步打响“药王”品牌,推动药王文化经济发展。由于“药王山二月二古庙会”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社会影响广泛,2008年,国务院将“药王山庙会”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日有上万名当地群众在药王故里孙塬村参加了祭祠活动。

2.孙思邈医德纪念碑落成典礼

19897810日,孙思邈医德纪念碑落成典礼暨医德思想研讨会在耀县隆重举行。各地代表和当地群众数百人出席了揭碑仪式,通过了《关于学习孙思邈医德的倡议书》;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筹集巨款,在药王山竖起了10通“孙思邈医德碑”。孙思邈的主要医德论著如“大医精诚”、“大医习业”及“备急千金要方序”、“千金翼方序”等尽收其中,著名中医学家米伯让研究员亲手题写了“唐代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医德纪念碑序”。此一碑群的落成,不仅为药王山增添了新的旅游景点,更重要是表彰先哲、启迪后世,使孙思邈高尚医德感召当今世人,流芳千秋万代。

3.药王山重阳老年保健节活动

2001年农历九月九日,耀州药王山管理局决定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药王山重阳老年保健节活动”,以弘扬孙思邈老年保健思想。此活动受到学术界和周围群众的欢迎,规模和声势可与传统的二月二庙会媲美,成为新世纪药王山的又一大盛事。

4.药王孙思邈塑像及祭祀广场落成

20081015下午,药王孙思邈塑像及祭祀广场建成剪彩仪式在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南庵举行。总投资260万元的全国最大的药王孙思邈石雕像及祭祀广场经过3个月紧张施工建设胜利竣工。整个工程由像前广场、基座和塑像主体三大部分组成,基座分三层,寓意孙思邈生前经历北周、隋、唐三朝代;又有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三朝皇帝曾邀他入朝做官,他都"固辞不授"之意。塑像底座高4,主像高10.1,与基座合高14.1,寓意孙思邈高龄141岁,塑像底座采用黑色大理石衬砌,正面有孙思邈生平碑文,整个广场面积近3000平方米。工程选址地南庵是孙思邈的隐居地,地势较高,南市区和西铜一级公路均能远眺瞻望,该塑像的建成将成为药王山景区内的标志性建筑。

5.其他主要活动

198868,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参观药王山并题词:“药学集大成,遗惠超百代”。19887月,电视系列片《药王故里》、《药王山揽胜》等在耀县完成;19873188集电视连续剧《药王孙思邈》在药王山正式开拍;19901月,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同志为孙思邈题词:“继承和发扬孙思邈的优秀医学遗产和高尚医德,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1990720,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加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医药学学术研讨会的代表80余人参观药王山,并为孙思邈举行了挂匾仪式;1992年,陕西编演了大型古装剧《药王魂》,以戏剧的形式再现了药王孙思邈不平凡的一生;1992年,药王山举办“孙思邈生平著作展”等5种展览,并与西北大学合作制成500多种药王山中药材植物标本;1998314,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同志为邓剑的《邈学管见》题词:“孙思邈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也是一位道法古今的文化巨人”;2007320,由华商网陕西论坛倡议发起,由铜川耀州网友具体负责,在陕西铜川耀州药王山举办“丁亥年纪念药王孙圣思邈诞辰1426年大会”,大会宣读了华商网友“颂孙圣思邈赋——丁亥告药王书”,并举办“首届中国陕西铜川耀州药王山国医文化及孙思邈思想研讨会"。会后,华商网友游览了药王山景区,感受药王圣地独有的风光美景,活动圆满结束;2007年,铜川市秦剧团精心创作、自主编排大型秦腔历史剧《药王孙思邈》,舞美设计精美、人物造型鲜明、剧情曲折生动、唱腔对白精炼,生动地再现了1300多年前大唐医圣孙思邈济世救民的非凡人生,其剧本的“模板”是流传在耀州区药王山附近的民间故事。20079138时,《药王孙思邈》参加第四届陕西省艺术节,在西安五四剧院隆重演出,引起热烈反响,受到广泛关注;20081020,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铜川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孙思邈》创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京有关部委、宣传文化单位、中医药方面的专家及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共9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委领导介绍了孙思邈的生平及对祖国医药学的贡献,编剧徐振英介绍了电视连续剧《孙思邈》的创作意图,与会专家建言献策,就做好这个电视剧的前期准备和艺术加工作了认真的发言,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拍摄电视连续剧《孙思邈》题材重大、意义重大、影响重大,要通过大型电视连续剧《孙思邈》,更好地展现孙思邈这位古代伟大医药学家高尚的医德、医术、医风,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真正把电视剧《孙思邈》拍成一部经典剧作。

四、主要纪念地和场所

1.耀县药王山管理委员会暨药王山文物管理所

1959年,政府拨巨款对耀县药王山主要文物进行全面修缮、恢复,使这座孙思邈纪念地的面貌焕然一新;196134,国务院公布“药王山石刻”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耀县博物馆在药王山成立。1972922,耀县药王山管理委员会暨药王山文物管理所在药王山正式成立。其前身是耀县博物馆。是当地人民政府为保护国家文物、开展孙思邈学术研究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具有从事管理和研究的多种功能。

2.耀州药王山纪念地

位于陕西铜川耀州的药王山,位于耀县城东约1.5公里处,距西安北去约80公里。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主要的专门的孙思邈纪念地。它原名风孔山、磬玉山、五台山,后因孙思邈晚年在此隐居而得名“药王山”。北宋之后的屡次修建,使它渐成规模。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连续修建,更使它大放异彩,成为真正的以纪念药王孙思邈为中心的观瞻、旅游圣地。迎山门而建造的孙思邈雕像和蔼端庄,沿山路的13座纪念牌坊形态各异,洞开的山门古朴壮观。南庵的文昌阁、晒药场、药王手植柏、拜真台等,处处都有一段药王的故事;北洞的药王大殿、太玄古洞、医方碑、洗药池等,无不展现着人们对药王的敬仰之情。全山苍翠深幽,浑然天成,构成了一幅全景式的药王功德图。除国内外香客和游人常年不断的观瞻活动外,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庙会、九月九老年保健节,都是有组织的集中性纪念活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波及海内外。药王山管理局、研究所、博物馆等专门的管理、研究机构都设在山上,为它的管理、研究、保护、旅游工作提供着全方位的服务。药王山是我同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行医之处,从宋代至今一直是人民群众纪念药王的圣地。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陕两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保护区,2008年,国务院将“药王山庙会”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孙思邈故居孙家塬

位于耀州城东3公里处的孙家塬村,是孙思邈的出生地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这里的乡亲们一直以孙思邈为荣耀、以对他的纪念和效法为己任。经过历代的保护和修建,该村目前尚保存着孙思邈的诞生地“老堡子”以及他少年时期读书时的古窑洞和老槐树,还辟有供人们祭祀、拜竭孙思邈的药王庙、圣母殿、先茔墓碑和与孙思邈生平事迹有关的石雕、石匾等文物古迹。20世纪末修建的孙思邈纪念碑园和矗立在村口的雄伟的纪念牌坊以及规模宏大的孙思邈药园,更显示了孙家塬人对祖先的敬仰、纪念之情。这里不仅吸引着大批的国内外游人不断前来观瞻、旅游,而且还于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举办声势浩大的庙会和公祭活动,隆重纪念药王的功德、弘扬药王的精神。

五、开发、弘扬孙思邈学术的部分单位

1.“药王孙思邈”互联网站

2007816,铜川市有关单位办起了国内首家“药王孙思邈”互联网站,把孙思邈精神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河南等省市还多次举办孙思邈医药文化节,在弘扬药王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陕西孙思邈保健品厂

陕西孙思邈保健品厂的前身是耀县保健食品厂,位于孙思邈先生的故里——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原耀县)孙塬村。集汤、菜、主食为一体,具色、香、味、保健功能诸特点的“耀州窝窝面”是其原来生产的主要产品。后按照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养生益寿方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出了孙思邈“故里牌”养生保健品系列产品“药王仁寿裹肚”、“药王孔圣枕”及药王养生保健食品等,在消费者中有一定市场。

3.陕西耀州孙思邈中医医院

孙思邈中医医院,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原耀县城关镇)城北塔坡路中段。始建于1978年。1987310,耀县孙思邈中医院正式开诊;医院占地面积158亩,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开设病床60张。医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6人,开设有内、外、妇产、儿、骨伤、肛肠、针灸推拿、五官、皮肤、急诊等12个临床科室,拥有动态心电图、大屏幕B超、全自动血球检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母婴监护仪等先进设备,是一所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科研、教学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医院突出孙思邈学术特色,联络、团结、邀请和吸引了大批在国内外有名望的中医药专家来院应诊和传授经验,参与组织过4次孙思邈学术思想研讨会,编纂了《孙思邈文献索引》等文集,收集、整理了孙思邈的大量方药和临床经验,在患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完成科研成果多项。

4.陕西孙思邈国医药专修学院

陕西孙思邈国医药专修学院是经省教育厅批准是一所全日制民办中医药专业高等教育院校。学院创建于1989年,创办人是原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范明和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李经纶。学院的办学宗旨是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遗产,办学二十多年,已培养万余名专业人才。

5.陕西药王山药业有限公司

陕西药王山药业有限公司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以弘扬药王孙思邈的医德医风、继承药王传统文化为己任,成立于二十一世纪初叶。公司注重现代化医疗企业的品牌化建设,以药王孙思邈的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在我国及亚洲的广泛影响,形成的具有1700余年的无形资产为依托,推出高效、简练、完整、现代化的中医药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以中草药种植、产、供、销、药浴一体化全方位服务的发展之路。公司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开创了多元化发展经营之路。3万亩的中草药种植加工基地,特种玉米粉(微米技术应用)加工项目等都在紧锣密鼓的筹措建设中。其主要产品澳鹿中将酒的配方就是源于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古配方。

6.其他主要单位

陕西孙思邈制药厂(地址:陕西省耀县下高埝乡白家);耀县孙思邈保健品厂(地址:陕西省铜川市耀县孙塬村);耀县孙塬乡焦坪村中药材种植加工厂(地址:陕西省铜川市耀县焦坪村);耀县孙思邈中药现代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地址:孙塬镇孙塬村);耀县孙思邈中药现代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地址:陕西省铜川市);陕西医药孙思邈大药房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庄边路景晟昊文化广场D3栋)

近年来,孙思邈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重视。2006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出版了280余万字的《孙思邈研究集成》,对建国以来国内外有关孙思邈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2007年,中央电视台专门录制了题为《孙思邈养生长寿之谜》的专题节目,播出后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扩大了中国、陕西及铜川在国内及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中华传统医药源远流长,孙思邈研究事业任重道远。笔者衷心希望海内外一切热心于祖国传统医学发展的同道,能够以孙思邈研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协作,使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学为全人类的健康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录:

建国以来陕西地区研究孙思邈的主要学术著作一览:

1979年耀县文教局印《唐代名医孙思邈》(王明皋、方志编著)

1981年陕西省中医研究所、陕西省中医学会印《孙思邈传》点校本(黄竹斋点校)

1982年陕西中医学院发行《孙思邈研究》(陕西中医学院中国医学史研究室等主编)

1982年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医史学会编印《纪念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逝世1300周年论文汇编》(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医史学会主编)

1982年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耀县药王山文管所印行《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图册(赵石麟、安玉民等编)

1983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药王孙思邈》(孙溥泉、王明皋、李经纬编著)

1983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医学家及其故事》(孙溥泉、徐复霖编著)

1985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药王山诗选》(邓剑选注)

1986年耀县药王山文管所印《药王山与孙思邈的传说》(王明皋、雷光中、张世英编著)

1986年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编印《孙思邈药剂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主编)

198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千金宝要点校本》 (苏礼、杨承祖点校) 

1987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孙真人海上方注释本》(姜晓、赵石麟、郑怀林、苏礼注释)

1989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孙思邈医德纪念碑文集》(米伯让、张史杰主编)  

1989年大会编审委员编辑《孙思邈医德思想研讨会论文集》(大会组委会编)

1990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药王孙思邈》文献图册(赵石麟主编)

1990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孙思邈健身法》(元树郡、任春荣编著)

1991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药王孙思邈养生长寿术》(吕选民编著)

1992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千金小儿方校释》(午雪峤主编)

1992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千金诊法释评》(徐光华、寇耀时、王保瑞、许贤、韩丽娟主编)

1993年陕西孙思邈研究所编印《孙思邈养生保健》(刘学锋编著)

1993年三秦出版社出版《药王山医碑录释·海上方》(张世英主编)

1993年三秦出版社出版《药王山医碑录释·千金宝要》(张世英主编)

1994年耀县政协、药王山博物馆印《孙思邈养生长寿集要》(张世英编注)

1994年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孙思邈养生长寿集要》(张世英编著, )   

1994年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千古名胜药王山》(张世英著)

1995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孙思邈千金方研究》(雷自申、赵石麟、张文、李经纬、郭谦亨、王学礼主编)

199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孙真人千金方》(李景荣、苏礼、焦振廉点校)

1997年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孙思邈养生长寿之秘》(张世英著)

1997年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药王孙思邈传奇》(程远编著)

1997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孙思邈千金方研究》(刘学锋、高雪枝、王长海主编)

1997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20首千金方研究》(王三虎、张仲海、王长海、张珊红、黄斌强主编)

199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千金翼方校释》(李景荣、苏礼、焦振廉、任娟莉、李培振校释)   

199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备急千金要方校释》(李景荣、苏礼、焦振廉、任娟莉、李培振校释)

1999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邈学管见》(邓剑著)

1999年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药王山北朝碑石研究》(李改、张光溥编)  

1999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华医药文化研究》(刘家全、朱宏亮、王明旭、李孟斌主编)

1999年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出版《药王孙思邈医药方集》(张世英编著)

200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药王孙思邈故事百图》画册(张文顺编绘)

2000年铜川市药王山管理局印制《大唐医圣孙思邈》(张光溥编著)

2000年陕西孙思邈研究会印制《古今中外评赞孙思邈》(张光溥编著)

2001年耀县政协编印《耀县古代一圣四杰》;

2001年华原山木书屋出版剧本《药王魂》(张光溥编剧)

2001年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大唐医圣孙思邈》VCD光盘(张光溥、许允贤总撰稿)

200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实用千金方医方辞典》(苏礼主编)

作者简介:任娟莉,女,52岁,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员、陕西省医学会医史分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医史研究室主任、《陕西中医药》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