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医药研究 > 杏林春秋
0

赵石麟《医学史志探论》评介

  • 索引:480
  • 发布时间:2016-04-13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史志研究   功绩翘秀 ——赵石麟《医学史志探论》评介

                                   洪文旭

    赵石麟研究员年逾八秩,治学严谨,勤于笔耕,著作甚丰,尤其对医药卫生史志研究情有独钟,曾主编《药王孙思邈》、《孙思邈千金方研究》、《陕甘宁边区医家传略》《陕西现代杰出创新医家研究》,参编《中国医学通史》、《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及《陕西卫生志》等。近年他将200篇论文中精选60篇结集成《医学史志探论》出版,填补了此项研究的空白。全书31万字,分为中国医学史、皮肤性病学史、书评及医药文化探讨,以及孙思邈、地方医学史及卫生志、医家评介研究与调查访问记七个部分,涵盖面广,内容颇丰,反映他20余年来潜心研究的新成果,“显现出他的基本功与实力,出手不凡,成就卓著,功绩翘秀”。(李经纬序)我与赵老结识多年,常读他的大作,幸得赠书,盥手读完,获益匪浅,特写此文予以评介,并向同道推荐

     探讨中国医学史  赵老长期从事医教研和管理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任我院文献医史研究室主任,在名医米伯让指导下,为医学史志研究做出了不懈地努力。他探讨中国医学史,从远古及难以考证处入手,见微知著,洞察幽深,常获事半功倍之效。如他从《周礼》记载西周宫廷医事制度,除天官冢宰之下,设置医师、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五种职官外,还辖有士、府、史徒等50人执掌医疗工作,并设有与卫生防疫有关的各类职司人员,有掌冰的“凌人”,掌寝修的“宫人”,掌扫除的“阍人”,掌饮食的“内飨”,以及掌除害灭虫的“庶氏”、“翦氏”、“壶涿氏”等,并联系《诗经》、《周易》以详述西周卫生保健职官与卫生习俗。该书认为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医学在医学发展史上主要贡献有三:一是医与巫斗争取得重大胜利,二是产生与形成了祖国医学系统理论,三是初步建立了医政制度并积累实际经验,从而促进了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契丹大辽医学史,他考证指出契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民族,以契丹贵族为主要统治者所建立的辽朝,先与五代时期迭次并存,继与北宋、西夏鼎立,统治210年,所辖疆域大于北宋,对统一我国东北及北方地区,开拓发展其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初期医药以处理疾病创伤经验为主,后期保持长于望诊、善用针灸的传统,汲取了汉族医药学的理论与实践,使辽朝各族人民的卫生保健得以保障。该书指出:中国医学史研究既要面向当前,也要放眼未来,对其内容和选题、研究方法等应积极进行革新,选题应对专题、地方、民族医史给予更多的关注,方法应开展史学数量、信息系统、史学评论,使之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他认为医学专科史研究60年来取得不少成就,但还不够,相信有医史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探讨,必将获得丰硕的成果。此外,他对于古代皮肤科发展史、新中国性病防治史,以及明代梅毒专著《霉疮秘录》、麻风专著《解围元薮》与清代《疯门全书》(此书点校于199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均进行了论述,至今仍对防治这些疾病有指导意义。

     论述地方史志学 史乃记载历史的文字,志乃记载事迹的文字。两者虽有区别,但不很严格,地方史志学则属于国家医学史的范畴,它的内容呈多样化,就是使许多医药学史实和卫生志资料、医家事迹给予恰当的评价,从而载入史册。地方志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特点,它包括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涉及预防、临床、基础医学,还有社会、生物、航天、老年、康复医学、卫生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又有现代、传统、民族医学之分,而医学本身与其他非医学之间,卫生志和其他专业志之间,同样有交叉和渗透。因此,地方志是一种立体综合型交叉学科。编纂卫生志要突出时代风貌、地方特色和专业重点内容三个特点,努力钻研,边干边学,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一定能够胜利完成任务。至于专业章节的撰写,要掌握主题范围,明确条目内涵,定性定量分析,占有精选资料,从而统一认识,提高写作水平。初稿讨论要核正事实,统一看法,明确志稿内涵及表述方法,发动并团结更多的专家参加修志,推动这一工作顺利进展。这些均属于经验有得之谈。关于医林人物入志问题,该书认为卫生志应载述那些济世活人、救死扶伤而舍生忘死的革命先烈;在学术上卓有成就,对发展医药事业和医学科学做出突出贡献,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医药学家和著名人物,以及在某一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平凡人物。采取在世人物不立传,立传者只限于古代和已经谢世的现代著名人物,其他有突出事迹或贡献者分别记以事略、名录、名单或以事系人入志,这些体会非常重要。该书还对陕西历代公共卫生、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和草医草药作用、《陕西卫生志丛刊》的过去和未来、《陕西名老中医经验荟萃》编辑反思,以及黎锦熙修志思想等方面均有论述,可谓琳琅满目。

     研究“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是唐代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州),后世称为“药王”,所著代表作《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誉为唐以前中医临证百科全书,也是陕西、全国乃至世界医药领域倾力研究的名著。赵老对其生平、医德、著作均有深刻的研究,可从他主编的115万字《孙思邈千金方研究》得以佐证,这是一部迄今为止全面系统有关此项研究的专著。赵老归纳孙氏的学术贡献为:重视妇幼保健,详述药物方剂,发展伤寒学说,创新针灸疗法,并涉及疾病诊治、急救医学、食疗养生与老年医学等,为祖国医药学的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其两部著作中阐述的有关疾病诊治、养生保健、医德修养等,包涵有质朴而相当丰富的社会医学思想,因而他能更深入地考虑许多疾病的发生、流行及具体诊断问题,并且在医学及其他学科的交叉结合部找到了突破点,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至于书中有许多儒、道、释方面的内容,但他却是“集诸家之所秘要,去众说之所未至”,学通百家,广收博采,但“和而不同”,善于思辨,通过实践使自己的认识朝正确方向发展,不愧为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在“20世纪有关孙思邈研究工作状况回顾”文中,从时代背景、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学术活动、论文资料、著作印行诸方面论述,指出虽然研究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思维方式还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希望能早日建立全国性学术研究团体,通过政府支持和各方面赞助来建立研究基金会,使孙思邈研究与开发早出成果,走向正规。同时还对美容护肤理论和技术的主要内容与开发价值、小儿皮肤病方面的成就、孙思邈形象创作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评介古今医药家    赵老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对于古今医药家评价公允,善于发现亮点,反映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通过对扁鹊秦越人(约公元前5世纪)和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两位东西方医学家比较:秦越人在诊断学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及其精通各科、针灸、外治的精湛技术,一生行医于民间,而被人民尊为医神,是当时中国医学的最高水平;希波克拉底则以其当时在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方面的卓越成就,被欧洲人尊为医学之父,是古希腊医学的高峰。秦越人著名的“六不治”思想,以及希波克拉底的倡导医学道德规范,不但有深远的影响,而且有现实的意义。该书总结明代外科学家陈实功的学术贡献为:以整体观指导医疗实践是其学术思想,勇于创新、尽力提高诊疗水平是其治学特点,医德高尚、医风淳正,其“五戒”、“十要”在医学发展史上树立了德术兼美的形象。清代外治医家吴尚先倡导“破习见而化拘牵”,勇于探索,创制膏药,扩大治疗范围,其外治学说和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推动了中医外治法的发展。另外,对于近现代医家,如生理学家侯宗濂、医史学家黄竹斋、中医学家米伯让、回族医家金茂岳、公卫学家杨鹤庆等,以及史仲序著《中国医学史》、石大璞等著《现代医德学》、张文等著《现代医学50年》、张世英著《孙思邈养生长寿之秘》等书均予以评述,令人赞佩!只是该书系论文汇编,内容较杂,前半部分比较集中,后半部分显得松散,读者应仔细辨析。

    总之,该书是赵老积数十年医学科学的实践经验,以及文史方面的深厚功底撰写而成,从中可以窥知其学术修养与研究成果之一斑,这种学风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此该书值得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医学史研究者及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