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旭:研究药物 弘扬学术——《天然药物四百味》述评
- 索引:728
- 发布时间:2018-02-11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天然药物是中医用于治病保健的中草药物,具有历史悠久、应用灵活、资源丰富、副作用小之特点,因而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天然药物四百味》一书,是作者参考50多种古今本草专著及名医经验,历经4年完成的力作,最近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正如张瑞贤教授“序言”云:该书“倾洪文旭教授50年之心血,如今功德圆满,得偿洪教授之夙愿。”使我感到非常欣慰。
全书61.4万字,分为六章,根据药用部分和自然形态进行分类,从每味药物的传说典故、现代研究、历代论述、功能主治、简易疗法等方面系统阐述,力图汲取古今本草精华,融汇名医临床经验,反映现代中医药发展的新成果。现将其学术特点从以下四点阐述:
1 传说典故 彰显文化
该书中收录的多数为常用中草药,包括草木药85味,根茎药87味,花卉药55味,果实药80味,动物药60味,矿石药53味,共计420味,并附药80余味,实际达到500余味。有着容易购买、使用方便的特点,有的也许就在身边,随时可以采用;有的虽然不常用,却在临床中有许多功效,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比如月见草、石见穿、龙葵草、地锦草、羊红膻、罗布麻、兔耳草、鬼针草、绞股蓝、穿心莲、朱砂莲、红景天、穿山龙、猫爪草、长春花、红蓼花、荠菜花、绣球花、红曲米、苦荞麦、猕猴桃、酸浆果、鱼脑石、蚂蚁、哈蟆油、海参、蜂胶、麦饭石、珊瑚、姜石、鹅管石等,则在本草书中鲜有记载。还将同名药如贝母有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牛膝有川牛膝、怀牛膝、土牛膝;鹿茸有鹿角霜、鹿角胶;地黄有干地黄、熟地黄;芍药有白芍药、赤芍药;沙参有北沙参、南沙参;茯苓有茯神、茯苓皮等进行归类,使之便于区别。基本上将常用中草药囊括在内,能够满足读者的选用。
由于中医药著作专业性强,其术语较难理解。该书采用科普读物写法,对每味药物从来源命名、诗词歌赋、传说典故等方面论述,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达到通俗易懂,便于阅读。如人参又名人蓡、鬼盖、土精、神草、孩儿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以其形状似人、功参天地而得名。古代有许多咏参诗,唐代陆龟蒙:“五叶初成椴树阴,紫团峰外即鸡林。名参鬼盖须难见,材似人形不可寻。品第已闻升碧简,携持应合重黄金。殷勤润取相如肺,封禅书成动帝心。”段成式:“少赋令才犹强作,众医多失不能呼。九茎仙草真难得,五叶灵根许惠无?”将其生长环境及形态、功效描绘得奕奕传神。因产地不同而名称各异:朝鲜称高丽参,日本称东洋参或竹节参,加拿大、美国称西洋参、花旗参;我国的人参以吉林参为代表,天然野生称野山参,引种栽培称园参,幼参移植称移山参;加工晒干称生晒参,幼参晒干称皮尾参,冰糖加工称白参,将参蒸制称红参,用糖腌制称糖参等。还有老鹳草为牻牛儿苗科同属植物的全草,以其果实形似老鹳之嘴而得名;药用品种较杂,花色亦多:有蓝紫色的牻牛儿苗,白或淡红色的老鹳草,或紫色的尼泊尔老鹳草,紫色网纹状的西伯利亚老鹳草,以及同属植物野老鹳草、块根老鹳草等,入药分长嘴、短嘴两类,以长嘴老鹳草应用最广。
书中的传说典故很多,如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说起药名的来由,相传有一采药老人,一天进深山采药,劳累时便坐在上大青石上休息,他发现石头上有许多小坑,星星点点,抬头一看,崖边长着一棵小草,枝叶茂盛,他思忖这是由于下雨时,小草上的雨水滴在石上,天长日久形成的。于是便采了小草为人治病。经过多次观察,用于治疗腹胀、水肿效果很好,故而命名“石见穿”,寓意服药后犹如“水滴石穿”一般。又如玉竹以其叶光莹而象竹,根部多节亦如竹而得名。传说南方山区住着母女俩人,母亲因父亲意外伤亡而伤悲,终日流泪,茶饭不思,日久便两眼干涩,视物模糊。女儿玉竹虽百般劝解,但无治病良药,急得无法可想。有一日她在山上砍柴,无意中发现有棵草长得非常鲜嫩,圆叶好像竹子,白花连缀成串,而且根又肥大多汁,一尝口味甘甜。她想到母亲的眼病,便挖了许多回去,洗净后煎汁让母亲喝。半月后,不但视力恢复,而且身体也好起来,此事在山区一传开,人们都夸玉竹是孝女,也知道此草有滋补作用,便将此草称为“玉竹”。
2. 历代论述 突出学术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本草著作层出不穷。对于历代论述,为了全面概括药物内容,笔者只能删繁就简,突出重点,从最早记载开始,再寻找与功效主治相近的论述,然后以权威性的著作为根据,参合古今名医经验而编写。
如羊红膻最早载《峨嵋药植》:“捣烂敷手腕上,可治疟疾。”此后中草药书中亦有论述。广州《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痢疾。”《福建中草药》:“健胃,消积,治小儿疳积。”《陕甘宁青中草药选》:“祛风散寒。治感冒风寒。”其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功能散寒化积,祛瘀消肿。主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从70年代开始,各地采取不同方法对此进行了化学、药理、临床等研究,认为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有显著疗效。水牛角性味苦、咸,寒。功能清热,凉血,解毒。主治热病神昏、壮热、头痛、斑疹,吐血、衄血,小儿惊风,咽喉肿痛。由于犀角价格昂贵,货源缺乏,而且属国家保护动物,因此常以水牛角代替,但其用量宜大,才能达到类似的功效。
地黄入药有三种,虽属一物,然因采制不同而功效迥异:鲜者即采挖后洗净直接应用;干者即将鲜者晒干或烘干,使其内部干燥而颜色变黑,全体柔软;熟者即将干者拌黄酒反复蒸晒,直至内外黑润为度。自从宋代钱乙将张仲景“金匮肾气丸”去肉桂、附子,改为六味地黄丸之后,衍生出许多以“地黄丸”命名的成药,如麦味、杞菊、知柏、明目、归芍、参麦、滋阴地黄丸等,由于配伍合理,疗效确切而得到医患的青睐。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有以下功用:一是有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二是能改善神经系统、性腺功能障碍;三是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减少心肌胶原沉着,减轻主动脉壁脂质沉着;四是提高实验动物血钙、磷含量,抗佝偻病;五是显著降压、镇静、利尿,改善肾功能;六是促进肝糖元合成,有利于加强肝脏解毒功能;七是显著降血糖,使红细胞糖代谢恢复正常;八是诱生干扰素,提高免疫功能;九是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十是调动人体抗癌能力,扶正祛邪有助于防治癌症。从而广泛应用,为人类健康长寿做贡献。
对于古代医家的药论,如代赭石功效较多,张璐称“赭石之重,以镇逆气”;黄元御谓“降胃而下浊气”,“降肺而清郁火”;张锡纯则善用生品,“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可谓经验有得之谈。虎杖其名缘于茎有红斑,状似虎皮,端直如杖而得;甄权《药性论》载:“暑月以根和甘草同煎为饮,色如琥珀可爱,甚甘美。瓶置井中,冷澈如冰,时人呼为冷饮子,啜之且尊于茗,极解暑毒。其汁染米作糜糕益美。捣末浸酒常服,破女子经脉不通。”许叔微《本事方》载:“治男妇诸般淋疾,用苦杖根洗净,锉一合,以水五合,煎一盏,去滓,入乳香、麝香少许服之。鄞县尉耿梦得,内人患沙石淋,已十三年。每溺痛楚不可忍,溺器中小便沙石剥剥有声。百方不效,偶得此方服之,一夕而愈。”孙思邈《千金要方》用煎剂“治女人月经不通,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亦治丈夫积聚”等,皆有良效。以上均从不同角度来说明突出学术的重要性。
3 现代研究 意在开发
该书在现代研究方面,参考了许多药理专著,从中汲取精华,凝练成文,使之阐述有理有据,具有科学性。有效成分如三七含有与人参皂苷相似的多种皂苷,水解后产生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另含止血成分的三七素等。朱砂莲含甲素、乙素醚,对多种呼吸道细菌及肠道病毒有抑制作用;笔者曾用此治胃肠炎症、溃疡等,发现有消除炎症、愈合溃疡、修复粘膜、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鬼箭羽含黄烷类、甾类、卫矛醇、糖类、草酰乙酸钠、亚油酸等;其煎剂中的草酰乙酸钠对实验性糖尿病的家兔有降血糖、尿糖及增加体重之作用。麦饭石含硅铝酸盐,系由13种微量元素组成,包括人体必需的18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虽有8种有害元素,但对人体无影响。
药理作用如罗布麻有降压、强心、利尿作用,降压机理与所含黄酮苷及扩张血管等作用有关。红景天有促进人体自身调节,提高人体对不良环境因素的耐受力,以及抗疲劳、抗癌及促进性功能的作用,长期服用能提高记忆力,对老年痴呆有治疗效果。绞股蓝皂苷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具抑制作用,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娈形指数,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尚有降血糖、保肝,双向调节血压,增强免疫功能,强心、抗溃疡及抗肿瘤作用。金钱草有利胆、利尿排石并能溶石;可使冠脉、肾及脑血流量增加及有显著抗凝作用,可能是心脑血管硬化的有效药物。猪苓抗癌有效成分属葡聚糖多糖体,其提取物可使荷瘤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增多,增强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莪术分离出β-榄香烯为抗癌主要成分,对于中晚期肺癌、原发性肝癌及消化道肿瘤、头颈部恶性肿瘤、骨转移癌、膀胱癌均有疗效。
有的药物开发前景广阔,如苦荞麦制品有降血糖、降血脂,降尿糖、防便秘,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故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治疗作用;目前已有苦荞米、香茶、挂面、酱醋、饼干、八宝羹、沙琪玛等食品供应市场,作为糖尿病、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病的辅助食品。绞股蓝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恢复形体与大脑疲劳的绿色保健食品,已生产出绞股蓝晶、绞股蓝茶、绞股蓝蜂王浆等畅销国内外市场。刺梨含有极丰富的维生素C、P,被誉为水果中的“维C王”,现已制成的果汁、清凉饮料、果酱、果酒等各种食品,其营养价值更是令世人瞩目。以上对于新药产品和保健食品的开发有启迪作用。
4 简易疗法 切于实用
该书中介绍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简易疗法2800首,大都经过临床验证。如名医验方有:谢海洲认为仙鹤草功专收敛止血,又能补虚养血,且有解毒消肿之功;用仙鹤草加生龟版、地骨皮、地榆炭治过敏性紫癜;加山楂、鸡血藤、红枣治白细胞减少症均有良效。朱良春认为一枝黄花有清热解毒、疏风达表之功,用一枝黄花加牛蒡子、大青叶、薄荷、桔梗治外感风热;加鱼腥草、黄芩、僵蚕、浙贝母(痰喘加甜葶苈、炙麻黄,咳剧加杏仁、瓜蒌)治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可谓屡试不爽。张学文认为丹参活血化瘀,上下虚实皆宜,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肝肾功能,软化肝脾,抑菌消肿等作用,广泛用于心脑血管、肝肾、肿瘤及各科疾病,常配合其它药物治中风,运用巧妙;药物中毒用甘草绿豆汤,水煮豆熟,随量频饮,常获奇功。雷忠义治冠心病用舒心宁片(主含羊红膻),亦用于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已有成药面世。作者治消化病验方,如急性胃肠炎用地锦草、百里香;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用山慈菇、吴茱萸、白蔻仁、蒲公英、姜黄连为散剂;胃溃疡用佛手、乌贼骨、川贝母、延胡索、甘草研末服;胃痛泛酸用海蛤壳、瓦楞子、乌贼骨等为丸剂;胃脘胀痛用玳玳花、佛手花、玫瑰花、荠菜花、蒲公英煎服;细菌性痢疾用萱草花、石榴皮煎服;溃疡性结肠炎用红藤、槐米、炒苦参、地榆炭、徐长卿煎服等。这些方法非常实用,可谓简便易行,功效显著。
还有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甘草制成糖浆治黄疸型肝炎;马齿苋、蒲公英、地丁草煎服治带状疱疹;五仁醇胶囊(含五味子)治慢性肝炎;金莲花片治呼吸道炎症;猪苓注射液治银屑病。另有沙棘治心绞痛、支气管炎、胃溃疡等,其油治烧伤、湿疹、皮炎;土茯苓防治钩端螺旋体、麻疹及梅毒、菌痢;水蛭治高粘稠血症、高脂血症;苦荞米、冬瓜皮、翻白草治糖尿病;金钱草、石见穿、益母草治泌尿系结石;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治面部痤疮等。用于临证,效果良好,可见该书非常实用。
最后所附“秦岭中草药研究”一文,从资源概述、药物研究、歌赋选录进行论述,目的是为有志之士提供线索,以便对地方中草药深入探讨,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总之,该书是一部融知识性、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中草药专著,“具有分类详细、内容实用的特点。”(张瑞贤语)对于普及天然药物知识、运用防病治病经验有所裨益。因此适合广大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该书每册30元,需要者可与作者联系,手机13892807559)
全书61.4万字,分为六章,根据药用部分和自然形态进行分类,从每味药物的传说典故、现代研究、历代论述、功能主治、简易疗法等方面系统阐述,力图汲取古今本草精华,融汇名医临床经验,反映现代中医药发展的新成果。现将其学术特点从以下四点阐述:
1 传说典故 彰显文化
该书中收录的多数为常用中草药,包括草木药85味,根茎药87味,花卉药55味,果实药80味,动物药60味,矿石药53味,共计420味,并附药80余味,实际达到500余味。有着容易购买、使用方便的特点,有的也许就在身边,随时可以采用;有的虽然不常用,却在临床中有许多功效,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比如月见草、石见穿、龙葵草、地锦草、羊红膻、罗布麻、兔耳草、鬼针草、绞股蓝、穿心莲、朱砂莲、红景天、穿山龙、猫爪草、长春花、红蓼花、荠菜花、绣球花、红曲米、苦荞麦、猕猴桃、酸浆果、鱼脑石、蚂蚁、哈蟆油、海参、蜂胶、麦饭石、珊瑚、姜石、鹅管石等,则在本草书中鲜有记载。还将同名药如贝母有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牛膝有川牛膝、怀牛膝、土牛膝;鹿茸有鹿角霜、鹿角胶;地黄有干地黄、熟地黄;芍药有白芍药、赤芍药;沙参有北沙参、南沙参;茯苓有茯神、茯苓皮等进行归类,使之便于区别。基本上将常用中草药囊括在内,能够满足读者的选用。
由于中医药著作专业性强,其术语较难理解。该书采用科普读物写法,对每味药物从来源命名、诗词歌赋、传说典故等方面论述,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达到通俗易懂,便于阅读。如人参又名人蓡、鬼盖、土精、神草、孩儿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以其形状似人、功参天地而得名。古代有许多咏参诗,唐代陆龟蒙:“五叶初成椴树阴,紫团峰外即鸡林。名参鬼盖须难见,材似人形不可寻。品第已闻升碧简,携持应合重黄金。殷勤润取相如肺,封禅书成动帝心。”段成式:“少赋令才犹强作,众医多失不能呼。九茎仙草真难得,五叶灵根许惠无?”将其生长环境及形态、功效描绘得奕奕传神。因产地不同而名称各异:朝鲜称高丽参,日本称东洋参或竹节参,加拿大、美国称西洋参、花旗参;我国的人参以吉林参为代表,天然野生称野山参,引种栽培称园参,幼参移植称移山参;加工晒干称生晒参,幼参晒干称皮尾参,冰糖加工称白参,将参蒸制称红参,用糖腌制称糖参等。还有老鹳草为牻牛儿苗科同属植物的全草,以其果实形似老鹳之嘴而得名;药用品种较杂,花色亦多:有蓝紫色的牻牛儿苗,白或淡红色的老鹳草,或紫色的尼泊尔老鹳草,紫色网纹状的西伯利亚老鹳草,以及同属植物野老鹳草、块根老鹳草等,入药分长嘴、短嘴两类,以长嘴老鹳草应用最广。
书中的传说典故很多,如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说起药名的来由,相传有一采药老人,一天进深山采药,劳累时便坐在上大青石上休息,他发现石头上有许多小坑,星星点点,抬头一看,崖边长着一棵小草,枝叶茂盛,他思忖这是由于下雨时,小草上的雨水滴在石上,天长日久形成的。于是便采了小草为人治病。经过多次观察,用于治疗腹胀、水肿效果很好,故而命名“石见穿”,寓意服药后犹如“水滴石穿”一般。又如玉竹以其叶光莹而象竹,根部多节亦如竹而得名。传说南方山区住着母女俩人,母亲因父亲意外伤亡而伤悲,终日流泪,茶饭不思,日久便两眼干涩,视物模糊。女儿玉竹虽百般劝解,但无治病良药,急得无法可想。有一日她在山上砍柴,无意中发现有棵草长得非常鲜嫩,圆叶好像竹子,白花连缀成串,而且根又肥大多汁,一尝口味甘甜。她想到母亲的眼病,便挖了许多回去,洗净后煎汁让母亲喝。半月后,不但视力恢复,而且身体也好起来,此事在山区一传开,人们都夸玉竹是孝女,也知道此草有滋补作用,便将此草称为“玉竹”。
2. 历代论述 突出学术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本草著作层出不穷。对于历代论述,为了全面概括药物内容,笔者只能删繁就简,突出重点,从最早记载开始,再寻找与功效主治相近的论述,然后以权威性的著作为根据,参合古今名医经验而编写。
如羊红膻最早载《峨嵋药植》:“捣烂敷手腕上,可治疟疾。”此后中草药书中亦有论述。广州《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痢疾。”《福建中草药》:“健胃,消积,治小儿疳积。”《陕甘宁青中草药选》:“祛风散寒。治感冒风寒。”其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功能散寒化积,祛瘀消肿。主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从70年代开始,各地采取不同方法对此进行了化学、药理、临床等研究,认为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有显著疗效。水牛角性味苦、咸,寒。功能清热,凉血,解毒。主治热病神昏、壮热、头痛、斑疹,吐血、衄血,小儿惊风,咽喉肿痛。由于犀角价格昂贵,货源缺乏,而且属国家保护动物,因此常以水牛角代替,但其用量宜大,才能达到类似的功效。
地黄入药有三种,虽属一物,然因采制不同而功效迥异:鲜者即采挖后洗净直接应用;干者即将鲜者晒干或烘干,使其内部干燥而颜色变黑,全体柔软;熟者即将干者拌黄酒反复蒸晒,直至内外黑润为度。自从宋代钱乙将张仲景“金匮肾气丸”去肉桂、附子,改为六味地黄丸之后,衍生出许多以“地黄丸”命名的成药,如麦味、杞菊、知柏、明目、归芍、参麦、滋阴地黄丸等,由于配伍合理,疗效确切而得到医患的青睐。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有以下功用:一是有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二是能改善神经系统、性腺功能障碍;三是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减少心肌胶原沉着,减轻主动脉壁脂质沉着;四是提高实验动物血钙、磷含量,抗佝偻病;五是显著降压、镇静、利尿,改善肾功能;六是促进肝糖元合成,有利于加强肝脏解毒功能;七是显著降血糖,使红细胞糖代谢恢复正常;八是诱生干扰素,提高免疫功能;九是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十是调动人体抗癌能力,扶正祛邪有助于防治癌症。从而广泛应用,为人类健康长寿做贡献。
对于古代医家的药论,如代赭石功效较多,张璐称“赭石之重,以镇逆气”;黄元御谓“降胃而下浊气”,“降肺而清郁火”;张锡纯则善用生品,“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可谓经验有得之谈。虎杖其名缘于茎有红斑,状似虎皮,端直如杖而得;甄权《药性论》载:“暑月以根和甘草同煎为饮,色如琥珀可爱,甚甘美。瓶置井中,冷澈如冰,时人呼为冷饮子,啜之且尊于茗,极解暑毒。其汁染米作糜糕益美。捣末浸酒常服,破女子经脉不通。”许叔微《本事方》载:“治男妇诸般淋疾,用苦杖根洗净,锉一合,以水五合,煎一盏,去滓,入乳香、麝香少许服之。鄞县尉耿梦得,内人患沙石淋,已十三年。每溺痛楚不可忍,溺器中小便沙石剥剥有声。百方不效,偶得此方服之,一夕而愈。”孙思邈《千金要方》用煎剂“治女人月经不通,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亦治丈夫积聚”等,皆有良效。以上均从不同角度来说明突出学术的重要性。
3 现代研究 意在开发
该书在现代研究方面,参考了许多药理专著,从中汲取精华,凝练成文,使之阐述有理有据,具有科学性。有效成分如三七含有与人参皂苷相似的多种皂苷,水解后产生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另含止血成分的三七素等。朱砂莲含甲素、乙素醚,对多种呼吸道细菌及肠道病毒有抑制作用;笔者曾用此治胃肠炎症、溃疡等,发现有消除炎症、愈合溃疡、修复粘膜、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鬼箭羽含黄烷类、甾类、卫矛醇、糖类、草酰乙酸钠、亚油酸等;其煎剂中的草酰乙酸钠对实验性糖尿病的家兔有降血糖、尿糖及增加体重之作用。麦饭石含硅铝酸盐,系由13种微量元素组成,包括人体必需的18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虽有8种有害元素,但对人体无影响。
药理作用如罗布麻有降压、强心、利尿作用,降压机理与所含黄酮苷及扩张血管等作用有关。红景天有促进人体自身调节,提高人体对不良环境因素的耐受力,以及抗疲劳、抗癌及促进性功能的作用,长期服用能提高记忆力,对老年痴呆有治疗效果。绞股蓝皂苷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具抑制作用,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娈形指数,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尚有降血糖、保肝,双向调节血压,增强免疫功能,强心、抗溃疡及抗肿瘤作用。金钱草有利胆、利尿排石并能溶石;可使冠脉、肾及脑血流量增加及有显著抗凝作用,可能是心脑血管硬化的有效药物。猪苓抗癌有效成分属葡聚糖多糖体,其提取物可使荷瘤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增多,增强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莪术分离出β-榄香烯为抗癌主要成分,对于中晚期肺癌、原发性肝癌及消化道肿瘤、头颈部恶性肿瘤、骨转移癌、膀胱癌均有疗效。
有的药物开发前景广阔,如苦荞麦制品有降血糖、降血脂,降尿糖、防便秘,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故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治疗作用;目前已有苦荞米、香茶、挂面、酱醋、饼干、八宝羹、沙琪玛等食品供应市场,作为糖尿病、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病的辅助食品。绞股蓝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恢复形体与大脑疲劳的绿色保健食品,已生产出绞股蓝晶、绞股蓝茶、绞股蓝蜂王浆等畅销国内外市场。刺梨含有极丰富的维生素C、P,被誉为水果中的“维C王”,现已制成的果汁、清凉饮料、果酱、果酒等各种食品,其营养价值更是令世人瞩目。以上对于新药产品和保健食品的开发有启迪作用。
4 简易疗法 切于实用
该书中介绍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简易疗法2800首,大都经过临床验证。如名医验方有:谢海洲认为仙鹤草功专收敛止血,又能补虚养血,且有解毒消肿之功;用仙鹤草加生龟版、地骨皮、地榆炭治过敏性紫癜;加山楂、鸡血藤、红枣治白细胞减少症均有良效。朱良春认为一枝黄花有清热解毒、疏风达表之功,用一枝黄花加牛蒡子、大青叶、薄荷、桔梗治外感风热;加鱼腥草、黄芩、僵蚕、浙贝母(痰喘加甜葶苈、炙麻黄,咳剧加杏仁、瓜蒌)治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可谓屡试不爽。张学文认为丹参活血化瘀,上下虚实皆宜,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肝肾功能,软化肝脾,抑菌消肿等作用,广泛用于心脑血管、肝肾、肿瘤及各科疾病,常配合其它药物治中风,运用巧妙;药物中毒用甘草绿豆汤,水煮豆熟,随量频饮,常获奇功。雷忠义治冠心病用舒心宁片(主含羊红膻),亦用于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已有成药面世。作者治消化病验方,如急性胃肠炎用地锦草、百里香;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用山慈菇、吴茱萸、白蔻仁、蒲公英、姜黄连为散剂;胃溃疡用佛手、乌贼骨、川贝母、延胡索、甘草研末服;胃痛泛酸用海蛤壳、瓦楞子、乌贼骨等为丸剂;胃脘胀痛用玳玳花、佛手花、玫瑰花、荠菜花、蒲公英煎服;细菌性痢疾用萱草花、石榴皮煎服;溃疡性结肠炎用红藤、槐米、炒苦参、地榆炭、徐长卿煎服等。这些方法非常实用,可谓简便易行,功效显著。
还有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甘草制成糖浆治黄疸型肝炎;马齿苋、蒲公英、地丁草煎服治带状疱疹;五仁醇胶囊(含五味子)治慢性肝炎;金莲花片治呼吸道炎症;猪苓注射液治银屑病。另有沙棘治心绞痛、支气管炎、胃溃疡等,其油治烧伤、湿疹、皮炎;土茯苓防治钩端螺旋体、麻疹及梅毒、菌痢;水蛭治高粘稠血症、高脂血症;苦荞米、冬瓜皮、翻白草治糖尿病;金钱草、石见穿、益母草治泌尿系结石;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治面部痤疮等。用于临证,效果良好,可见该书非常实用。
最后所附“秦岭中草药研究”一文,从资源概述、药物研究、歌赋选录进行论述,目的是为有志之士提供线索,以便对地方中草药深入探讨,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总之,该书是一部融知识性、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中草药专著,“具有分类详细、内容实用的特点。”(张瑞贤语)对于普及天然药物知识、运用防病治病经验有所裨益。因此适合广大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该书每册30元,需要者可与作者联系,手机1389280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