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医药研究 > 岐黄医苑
0

李军昌:介绍给您一本新出版的中医抗癌专著

  • 索引:552
  • 发布时间:2017-01-01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中医书籍的意义在于能为医者提供经过长期实践反复证实有效并可遵循的临证指南。据此,我们会认为某本书精彩或者说该书不咋样。通过记录研读经典所感发微到临证的顿悟,这似乎成为中医药书籍的基本框架之一。然而我们认为 在这一模式中提供的可操作的信息,以及蕴含于其中的浓厚的中医思想和创新意识才是中医书籍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中医药防治肿瘤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当今肿瘤发病率日益上升,而治疗手段繁杂多样,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人们在重新思考中医药在肿瘤防治方面的临床价值。
    专著《中医抗癌临证新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月)记录了王三虎博士三十多年从事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文献研究、临证实践和教学工作之所得。研读之后也许能给中医药工作者一些启示和自信。 悟经典之精髓,博采众长 扎实的中医理论研究为该书的著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三虎博士坚持“读书、看病、写文章”的人生格言,从初涉中医的浓厚兴趣到破格报考伤寒专业的研究生,继而攻读并获得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学位。在这三十五载岁月中,研读了上至岐黄下至明清医家乃至当代各家医籍,穷究其中医理,记录所感所想,这为《中医抗癌临证新识》奠定了厚实的文献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的如对独活寄生汤治疗骨肿瘤、三物黄芩汤治疗结直肠癌、从肺痿论治肺癌等独到见解均为在深得经典精髓基础上的临证实践所悟,这是《中医抗癌临证新识》的特色。简而言之,该书是王三虎博士感悟精髓、博采众长、临证积累、厚积薄发之所成。 录临证之心得,倡导创新 雄厚的文献功底、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病历,反复参悟,遵循中医的整体性和灵活性的规律,创立新说。首次提出“寒热胶结致癌论” “燥湿相混致癌论”等新学说,并病证结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法方药新体系,如所立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泌尿系肿瘤、加味半夏泻心汤方治疗胃癌、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癌等均获显著的疗效。这一创新性体系的提出源于实践,并通过临证实践检验了其应用意义。疗效是中医临证之本,是对创立新说的检验。创立新说则是对临证心得的升华,是中医发展的必然。 尊诚信之学风,实事求是 “诚信”是学术研究之根。书中秉承实事求是的学风,参阅文献均明确标明出处,自己所言更是标识清晰;所诊患者的病历资料、诊疗过程以及心得体会均详加记录,并附按语进行点评分析,而没有牵强附会的按现代科学研究所要求进行的统计学分析,虽不见得能受到西医的重视与认可,但这种辨证施治的中医本色,足可资同道效法。可以给中医人以自信和启示,更能“授人以渔”,使后学者少走些弯路。
    《中医抗癌临证新识》提出“把根留住抗癌论”,书中实际上也反映出他忠实地坚守着中医研究的学风之“根”。其厚积薄发的悟性、倡导新说的勇气、实事求是的学风是本书之根。不仅以临证事实,也是基于上述的理由,我愿将这此书介绍您——所有关注中医传承发展或持有不同见解的读者!尽管其中似乎少了些大样本、随机、重复、多中心等等现代科研技术术语,但抑或能以此为鉴,使对中医理论研究尝试走出当前强“验证”“求同”,弱“发展”“创新”的误区。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李军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