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礼:秦越人扁鹊是战国时期人
- 索引:497
- 发布时间:2016-06-02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4月30日发表了笔者所撰的《歧伯本是岐伯,扁鹊本是扁鹊》一文,其中提到“扁鹊之名,是古代图腾崇拜的产物,最初被认为是上古神医的名字,春秋时代已被作为高明医生的泛称;战国末期,逐渐成为当时曾撰著《难经》,后被秦太医令李醯杀害的名医秦越人的专号”等观点,一些学者对此颇为关注,非常感谢。现就手头有关资料,再作进一步的辨析如下。
扁鹊之名是古代图腾崇拜的产物
扁鹊之名,首见于先秦诸子的著作,《战国策,秦策二》记载有扁鹊见秦武王“怒而投其石”的故事。《韩非子》一书中,有“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的话,《汉书,艺文志》又有《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中国人名大辞典》云:考《道藏经·轩辕本记》:得岐伯,帝乃著《内·外经》。又有《雷公炮制方》,又命扁鹊、俞跗二臣定《脉经》,是扁鹊为前世名医,轩辕时已有此号。这里不仅肯定了上古时即有“扁鹊”此号,而且又提出了扁鹊与俞跗同为黄帝之臣,二人同定《脉经》之说,可见扁鹊之名的出现,可推至黄帝时代。
七十年代初期,山东微山县两城山曾出土了一批东汉画像石,其中四块墓石上浮雕着以前未曾发现过的一种神话体材,即在带状的画幅内,一端刻着一个半鸟半人的神物(脚以上是人,胸以下是鸟),它对面的是鱼贯而来的人群,人数多少不等,均作披发跪坐的姿势。神物一只手和来人为首的另阶相握,另一只手则作扬举之状,或是徒手无所握,或是握一短棒状物。据考证,这四块画像石被命名为“扁鹊针灸行医图”。1974年,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彩绘帛画,其中第四组“老妇问医图”中所绘—鹊首人身的医者,被称之为“神医扁鹊”。这些出土文物表明,在两汉时期,扁鹊仍被人们看作是一名亦人亦鹊的神医。目前认为,上述出土文物中有关扁鹊行医的题材,是远古图腾崇拜时期民族文化的反映。而能为人们除疾祛患的医者,正是履行了“鹊”保护神的职责,于是,一些医术高明的医者采用这个名号是很自然的,被人们承认和广泛传播也是很自然的。
春秋时期的扁鹊仍是传说中的人物
扁鹊在春秋间的活动主要有以下三条史料:一是《史记》载扁鹊的老师为长桑君,据黄竹斋《秦越人事迹考》:“考传其受术长桑君者,盖在周桓王之世,则其生当平王中年也。”周平王宜臼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20年,在位凡五十一年,其中年当在公元前746年左右。二是过虢国救治虢太子尸厥病。按古虢国有南虢、东虢、北虢之别。南虢为文王弟仲所封,故城在今陕西宝鸡县东,后迁上阳,故城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春秋时为晋所灭。傅玄、黄竹斋、贾福华等均认为,古代虢国,即为春秋时晋献公所灭者。晋献公在位二十六年(公元前676~651年),周惠王阆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灭虢。也就是说,扁鹊过虢为虢太子治病的时间,当在公元前676~665年之间,即虢国未被晋献公所灭之前。三是过晋为赵简子诊病的时间,《史记》本传出在“晋昭公时”。然《史记》索隐引《左氏》所记认为,简子专国在定、顷(当为顷、定)二公之时,非当昭公之世,且《赵系家》叙此事亦在定公之初。《史记》正义更明确的指出:“晋定公、出公、哀公、幽公、烈公、孝公、静公为七世。静公二年,为三晋所灭。据此及赵世家,简子疾在定公十一年也。”定公十一年即公元前509年。
扁鹊之名是古代图腾崇拜的产物
扁鹊之名,首见于先秦诸子的著作,《战国策,秦策二》记载有扁鹊见秦武王“怒而投其石”的故事。《韩非子》一书中,有“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的话,《汉书,艺文志》又有《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中国人名大辞典》云:考《道藏经·轩辕本记》:得岐伯,帝乃著《内·外经》。又有《雷公炮制方》,又命扁鹊、俞跗二臣定《脉经》,是扁鹊为前世名医,轩辕时已有此号。这里不仅肯定了上古时即有“扁鹊”此号,而且又提出了扁鹊与俞跗同为黄帝之臣,二人同定《脉经》之说,可见扁鹊之名的出现,可推至黄帝时代。
七十年代初期,山东微山县两城山曾出土了一批东汉画像石,其中四块墓石上浮雕着以前未曾发现过的一种神话体材,即在带状的画幅内,一端刻着一个半鸟半人的神物(脚以上是人,胸以下是鸟),它对面的是鱼贯而来的人群,人数多少不等,均作披发跪坐的姿势。神物一只手和来人为首的另阶相握,另一只手则作扬举之状,或是徒手无所握,或是握一短棒状物。据考证,这四块画像石被命名为“扁鹊针灸行医图”。1974年,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彩绘帛画,其中第四组“老妇问医图”中所绘—鹊首人身的医者,被称之为“神医扁鹊”。这些出土文物表明,在两汉时期,扁鹊仍被人们看作是一名亦人亦鹊的神医。目前认为,上述出土文物中有关扁鹊行医的题材,是远古图腾崇拜时期民族文化的反映。而能为人们除疾祛患的医者,正是履行了“鹊”保护神的职责,于是,一些医术高明的医者采用这个名号是很自然的,被人们承认和广泛传播也是很自然的。
春秋时期的扁鹊仍是传说中的人物
扁鹊在春秋间的活动主要有以下三条史料:一是《史记》载扁鹊的老师为长桑君,据黄竹斋《秦越人事迹考》:“考传其受术长桑君者,盖在周桓王之世,则其生当平王中年也。”周平王宜臼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20年,在位凡五十一年,其中年当在公元前746年左右。二是过虢国救治虢太子尸厥病。按古虢国有南虢、东虢、北虢之别。南虢为文王弟仲所封,故城在今陕西宝鸡县东,后迁上阳,故城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春秋时为晋所灭。傅玄、黄竹斋、贾福华等均认为,古代虢国,即为春秋时晋献公所灭者。晋献公在位二十六年(公元前676~651年),周惠王阆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灭虢。也就是说,扁鹊过虢为虢太子治病的时间,当在公元前676~665年之间,即虢国未被晋献公所灭之前。三是过晋为赵简子诊病的时间,《史记》本传出在“晋昭公时”。然《史记》索隐引《左氏》所记认为,简子专国在定、顷(当为顷、定)二公之时,非当昭公之世,且《赵系家》叙此事亦在定公之初。《史记》正义更明确的指出:“晋定公、出公、哀公、幽公、烈公、孝公、静公为七世。静公二年,为三晋所灭。据此及赵世家,简子疾在定公十一年也。”定公十一年即公元前509年。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扁鹊在春秋间的活动从公元前746年到公元前509年,前后竟跨越245年。再则《列子·汤问篇》尚载有扁鹊为鲁公扈、赵齐婴二人作剖腹换心手术的事,可见春秋时期的扁鹊,仍是传说中的人物。
秦越人扁鹊是战国时期人
战国时的扁鹊,现存有关记载资料已不限于《史记》,撰著《难经》,见秦武王乃至被害,时间上大致集中在这一时期,主角当为秦越人。
《难经》一书,东汉时已见著录,三国时已有吕博望注本,隋代以上即有人引其内容,《旧唐书》经藉志、《新唐书》艺文志均作秦越人撰,唐诸王侍读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引用《难经》文以释“扁鹊传”,传后又载三十七难、四十三难全文,说明张氏已确认《难经》为秦越人所著。人以文存,司马迁之所以为秦越人立传,除辑以传闻外,更大的可能是由于秦越人所撰《难经》一书在当时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引起了司马氏的注意之故。又据《难经》文字,一般认为出自战国秦汉之间,正与秦越人扁鹊生活的时代相吻合,故知秦越人著《难经》之说不诬。
《战国策》有一段关于扁鹊见秦武王的记载:“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主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秦武王在位仅四年,即公元前310年~前307年,可见扁鹊此时已来入咸阳行医。有学者指出,扁鹊见秦武王的故事,出于策士之手,而不是记载于史官之册,其可信度很有疑问;且其称秦武王为君为不敬,“怒而投其石”为不符扁鹊的性格。其实史官之册未必皆属实,策士之手未必皆属虚。《史记》所载扁鹊事迹跨越时空,“殆非人也”,就是明证。而《战国策》中扁鹊的言行,恰恰符合秦越人扁鹊名闻天下、恃才傲物的个性,而这也正是他之所以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的主要原因之一。
《史记》本传未言扁鹊卒年之确切时间,但云:“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秦太医令李醯自知技不如扁鹊,使人刺杀之。”从上述扁鹊见秦武王事来看,其所以被害,不仅因李醯之嫉,而且更可能的是因为触冒秦武王之故,所以黄竹斋先生断言“扁鹊入秦而遇害,当在此时”。此时者,公元前310年~前307年间也。
从上述可见,春秋时代及其以前的“扁鹊”,乃是古代图腾崇拜的产物,且逐渐被作为高明医生的代称;至司马迁笔下,扁鹊已成为撰著了《难经》,后又被李醯杀害的名医秦越人的专号,今陕西临潼扁鹊墓犹存,也是一证。当然,认定秦越人扁鹊是战国时期人,不仅是笔者个人的看法,也是包括李经纬、俞慎初等诸位当代医史文献学家公认,并被诸版《辞源》所采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