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2008年工作总结
- 索引:440
- 发布时间:2016-02-11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在省科协、省卫生厅和省中医药研究院等单位支持领导下,围绕中医药科技开发主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为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服务,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在研究会组织建设、科技开发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展
(一)学术活动:皮肤病研究分会召开学术讲座,为全省各地皮肤科大夫讲解皮肤病疑难病病理诊断及治疗技术进展,受到与会者欢迎。岐伯研究分会2008年3月在西安召开了“岐伯学术思想研究高层论坛”筹备会议,并给岐山县四大班子发送了关于纪念岐伯有关问题的送阅件。王焘研究分会经过缜密调研,初步确定我国唐代医学家王焘墓的确切地址,并向有关领导部门提交了调查报告及建议方案,邀请国内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题写王焘墓墓碑、碑文,初步整修了我国唐代医药文献学家王焘陵墓,并积极筹划重修王焘纪念场馆,筹备召开全国性的王焘与外台秘要研究的学术会议,以弘扬民族医药文化;孙思邈研究分会与中国黄河文化经济研究会等单位合作,成功举办了全国性的孙思邈养生文化专题学术会议,扩大了陕西中医在国内外的影响。在肛肠病研究分会成立的同时,召开了纪念著名中医肛肠病专家王庆林诞生100周年学术会议,与会代表对一代名医王庆林先生在中医肛肠病研究方面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表示要以新成立的肛肠病研究分会为依托,制定好发展计划,定期举办学术活动,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推进陕西中医肛肠病专业的传承与创新。生物医药分会与《中国药业》联合举办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中药新制剂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2月在西安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药学专家会聚一堂,就推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及中药新制剂的研发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皮肤病分会积极参与全国性专业学术活动,为全国皮肤病专业学术会议输送学术论文多篇。青年中医分会与有关学术团体合作,举办了首届陕西省青年医药科技论坛及第九届全国张子和攻邪学派研讨会,交流了相关论文30余篇,充分展示了陕西当代青年中医的学术水平与科研成果。
(二)科技开发:2008年,研究会继续与陕西三佳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协作,开展“女性中医健康教育活动”,组织专家教授分赴各地开展女性中医保健知识讲座,进行健康教育与诊查相结合的系列活动,形成互动效应。与往年不同的是,2008年扩大了宣传范围,将煤矿、石油企业及全国知名的百强企业如山西大同煤矿、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等列入宣传讲座范围,累计听讲人数5万余人次,受到企业好评。研究会与企业协作,共同搭建平台,推动科技开发,为企业发展服务,既提高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成为增强研究会生存和推动改革的创新之路。
(三)科研工作:研究会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积极酝酿科研课题,筹备成立“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国医馆”。由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杨世兴教授担任主编的陕西省中医管理局课题“陕西当代中医医案荟萃”,编写工作正在顺利进行,目前已完成初稿10余篇。由研究会苏礼、王怡等承担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委托课题《中医医案学》的初稿全部完成,已送出版社审核。岐伯研究分会主委郑怀林研究员承担的“中华医祖岐伯及其医论文献研究”已如期结题,由其撰写的“岐伯故里在岐山——岐伯籍里考释”等论文在研究会网站发表后不久,即由新华网转载,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赞同。孙思邈研究分会张世英主任编印有关孙思邈的科普材料,利用“二月二药王古会”,赠发600余份,弘扬药王医德医风。名医传承分会有关会员一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并着手对陕西中医名家的论著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工作。有关岐伯研究、王焘研究、疑难病研究的具体课题遴选及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各项研究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组织建设:2008年,研究会的组织建设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发展个人会员167名,新成立了3个研究分会——皮肤病研究分会、肛肠病研究分会和青年中医分会。2008年4月13日,皮肤病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西安八一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县中医院、所的皮肤科主任、专家、代表计8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首届皮肤病研究分会,陕西省中医医院韩世荣主任医师当选为主任委员,马振友、王亮丽、刘护渔、许鹏光、孙丽萍、吴卫平、肖蔓莉、武彩霞等被推选为副主任委员,著名皮肤病专家赵石麟、徐汉卿、董永丰、肖生祥,以及王香兰、李治牢等分别被推选为顾问及名誉主委。2008年12月2日,肛肠病研究分会在西安宣布成立,卢希谦理事长、杨世兴常务副理事长、杨震、谢荣副理事长以及西安市卫生局中医处梁玉祥处长、西安市新城区卫生局雷刚局长等8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会议推选产生了首届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肛肠病研究分会领导成员:主任委员王中礼,副主任委员崔亚萍、宋继刚等。2008年12月21日,青年中医分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学术报告厅宣布成立,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杂志社、光明中医杂志社、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有关领导以及研究会卢希谦理事长、杨世兴常务副理事长出席会议,会议推选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硕士高少才为首届青年中医分会主任委员,西安交大二附院中医科王志勇医师等为副主任委员。与会代表认为,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在传承与创新,实现这一使命的路径不仅要抢救名老中医经验,更要找好接班人,青年中医分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发现并培养青年人才,更好地完成中医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心血管病研究分会筹备工作顺利完成,2008年12月28日,来自陕西中医学院、陕西省中医医院院、西安市中医医院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教授参加了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心血管病病研究分会的成立大会,推选原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杨培君教授为首届心血管病病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医在诊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组建中医心血管病研究组织有助于开发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技术、新药品,提高临床疗效,传承中医学术,发展中医事业。
2008年10月,中共陕西省委老干局为解决老年社团与党政有关部门沟通不畅等问题,决定建立“省委老干部工作局与省级老年社团联席会议制度”,研究会被遴选为联席会议的15家主要组成单位之一,杨世兴常务副理事长为陕西省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受到中共陕西省委的表彰。
(五)下属单位:2008年,研究会下属的陕西西京中医医院落实医院管理年各项措施,实行规范化管理,稳步发展,收支平衡,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春节、五一、十一长假期间,为贫困患者和周边群众免费体检,受到好评;同时积极改善软硬件设施,创造条件,扩大网上宣传,争取升格成为二级乙等医院.由研究会创办的孙思邈国医药专修学院从国家停止医药类自考政策出台后,生源一直面临很大困难,但学院领导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2008年,为了改善教学环境,粉刷了教室内墙、外墙,更换了锅炉,对学校环境进行了治理。学院克服困难,招收新生40余人,讲授针灸按摩、中药调剂等中医课程,基本维持了正常教学活动。
(六)网站建设: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网站自2006年12月正式开通以来,刊发各类信息60余万字,发布本会动态公告100余条,点击率已达10万余人次,其中国外访问2千余人次。基层同志通过网站与研究会联系,了解工作动态,掌握有关信息,交流学术问题,对研究会的工作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扩大了研究会的影响,增强了研究会的活力,对研究会的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各界对研究会工作的了解与支持。
(七)存在问题:目前研究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以会员为本,民主办会,把研究会办成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之家方面,成效不够显著。二是创新意识、经营意识不强,研究会的经济状况不够理想,对有关公益性学术活动支持力度不够。三是个别下属实体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