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医药研究 > 岐黄医苑
0

苏礼:在中国第三届长安雅集上的演讲

  • 索引:405
  • 发布时间:2008-11-26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各位先生、各位前辈:
    首先祝贺第三届长安雅集的成功举办。没有能全程参加雅集的有关活动,感到有一点点遗憾;能够参加今天的论坛,并安排我做一个简短的演讲,又感到十分荣幸,非常感谢!
    我曾经给大会提交了一篇题为“汉唐时期的长安医药及养生术”的论文,已经收载在论坛的文集上,这里就不再宣读了。我是学中医的,三句话不离本行,借此机会,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中医长安学派养生术的情况。
    “养生”一词,出自《庄子·养生主》,原话是:“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周所说的“得养生焉”,就是遂悟养生之道的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说,养生的含义,就是养护生命。而养护生命的本质,就是延长自然寿命,提高生命素质,体现生命价值。
    中医养生学说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老子、庄子主张清静以养神;吕不韦强调运动以达郁;管子倡导寡欲以保精。这些观点,对后世养生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汉唐时期,出现了诸如葛洪、华佗、陶弘景、孙思邈等著名的养生学家,他们所撰著的《抱朴子内外篇》、《养性延命录》、《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可称为养生抗衰老研究的重要著作。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唐代长安最著名的养生学家孙思邈,他崇尚医德,精于方术,所著《千金》两方,被誉为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孙思邈注重养生理论的总结及养生方法的推广,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孙思邈上承《内经》及秦汉魏晋六朝的养生思想,系统总结、不断探索养护生命的奥秘,创制了一整套系统科学的养生方法,对后世养生保健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曾将其概括为“孙思邈养生十二法”,主要有修身养性法、未病先防法、食养食疗法、增智健脑法、美容悦颜法等等,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一起探讨。我还曾把中医长安学派的养生方法概括为四句话:“起居有时食有节,弛张有度动静谐,顺应四时知天命,坦荡豁达寿自来.
    起居和饮食一定要有规律,有节制;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一定要和谐。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天命是指自然界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把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是一切养生方法的基本原则。养生即是养心,心理健康地保持,依赖坦荡豁达、乐观向上、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的内涵在我看来,实质上就是指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善于做好事而不做坏事的人。做君子固然不易,但只要慢慢做起来,自然会有益身心,有益社会,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文怀沙先生上午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我不愿意谋财,更不愿意害命。就说到这里吧!
    谢谢大家!
    苏 礼 2008年10月8日于西安人民大厦东三楼会议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