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的要点
- 索引:922
- 发布时间:2013-03-19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苏 礼
春季,是指我国农历的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即农历1月、2月、3月。春季万物复苏,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春季养生要注意养阳气,调起居,勤锻炼,防温病。
养阳气: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养阳就是养阳气,养阳气的重点在于养肝气。春季应当怎样养肝呢?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研究表明,大蒜不仅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甚至还有补脑的功效。大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性味甘温的食物,如大枣、山药等,可以健运脾胃之气,防止肝气过旺,克及脾土,可以适当多吃。大枣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山药既可做拔丝山药、扒山药、一品山药、水晶山药球等甜菜,又可做山药蛋糕、山药豆沙包、山药冰糖葫芦、山药芝麻焦脆饼等风味小吃;还可做山药粥、山药红枣粥。也是春季饮食佳品。
调起居:春季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气候的不稳定,使对气候敏感的人有诸多不适应,对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调摄。一般来说,春季宜早睡早起。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老年人晚间睡眠质量一般不高,宜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春天早晚与中午的温差比较大,因此,宜随气温的变化随时添减衣衫。但春季的衣服宜渐减,衣着宜“下厚上薄”,体质虚弱的人要特别注意背部保暖。民间所谓的“春捂”之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是因为严寒的冬季,人们比较注意保暖,人的耐寒能力下降。春暖花开,过早地顿减衣物,一旦寒气袭来,会使血管痉挛,血流阻力增大,影响机体功能,造成各种疾病。
勤锻炼:春季锻炼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春困”。春困不是病,而是由于冬季皮肤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春季天气变暖,血管、毛孔扩张,相对稳定的血流量供应皮肤的血流增加,供应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造成春困。防春困首先要保证足够的睡眠,俗话说早睡早起精神好。晨起最好用冷水洗脸,以刺激皮肤和大脑,使之尽快适应春季的血液循环变化。加强体育锻炼可改善人体的代谢过程,增强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对中枢神经等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春季应多做户外运动,如登山、郊游、散步、放风筝等。此外,经常按摩太阳穴、晒晒太阳亦有益于解除春困。
防温病:春季多风,而风邪是引发春季外感疾病的的主要因素。风邪可能引发多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麻疹、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而感冒往往是多种温热病的前兆。所以春季防温病首先要防感冒。预防感冒要坚持开窗通风,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可以.在室内放置一些薄荷油或用米醋熏房间,以净化室内空气。中药抗病毒冲剂、板蓝根冲剂等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感冒初期可以酌情服用。推拿按揉足三里穴也防治感冒。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四指宽)、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推拿时,拇指重按同侧足三里穴,其余4指置于小腿后面与之相对,加重按压力量,直到局部酸胀为止;而后,再按揉另一侧足三里穴。
平时身体素质较差的人,春季适当服用能补充人体正气,增强免疫力的药物,也可以 防治感冒等春季多发病。中药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诸药组成,对于卫气虚弱、体表不固、易患感冒伤风者,能有效地抵御风邪的侵袭。服法:每日2次,每次服15克,温开水送服。当然,涉及到药物防治的问题,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