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峰: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几点体会
- 索引:889
- 发布时间:2019-10-29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预防高血压,坚持中药茶饮有很好的效果,肝阳旺者可以菊花、夏枯草代茶饮用,较重者可加龙胆草、栀子;阴虚者加桑寄生;阴虚有热加栀子、淡竹叶;血清胆固醇高者加山楂、泽泻;痰湿型者用天麻粉莱菔子粉决明子粉白开水吞服。还有高血压药枕、穴位帖服、针灸、太极拳也可以选择。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就有制伏高血压的希望。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主要有四法:
1.滋补肝肾平潜肝阳法:最多见,病人脸红火气大,肝阳上亢的阳热证,病根是阴虚,常见头晕、头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肢体麻木、舌质红,脉弦。方用自拟的三草潜阳汤,汤剂好处是可以加减运用。眼睛干涩,加上枸杞子、菊花,如果心慌,睡眠不好,可以加上酸枣仁、石菖蒲等养心安神的药。
2.滋补肝肾清热降火法:此型以虚为主,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口咽干燥,因有虚热,所以舌红脉细数,方剂:黄精地黄汤。阴虚较重,内热也较重,主要表现为口干明显、大便秘结、喝水多,加知母、黄柏,肾阴虚影响心阴虚,心火旺盛、心烦失眠,加黄连、酸枣仁、夜交藤都行。
3.化痰泻浊活血解毒法:适于痰淤互结型,此型常见于肥胖、血糖高、血脂高的高血压,病人的表现也是头晕,但与前两者不同是一种头被蒙起来的昏沉沉的感受,还有胸脘痞满,胸口像有东西塞住、胃口不好、甚至恶心,浑身困倦、舌体比较胖、且有齿印、舌苔腻脉弦滑。方剂用代谢1号方。若胃口很不好,可以加些砂仁、莱菔子、炒麦芽、鸡内金、若还夹杂一些热象可以加菊花、黄精、龙胆草。
4. 活血化瘀解毒利水法:适于瘀血阻络水液内停型,主要包含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高血压并心脏病的患者,表现为胸闷胸痛,痛为刺痛痛处固定,还有心慌心悸、或有早搏、四肢发麻、口舌青紫、舌暗或有紫色,脉细涩。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味 。
二级高血压中医的分型多见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湿壅阻,可酌情选用镇肝熄风汤、羚羊钩藤汤、杞菊地黄丸、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并配伍活血化瘀之品,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西药减量,维持监测。如果多次监测结果血压稳定者,可过渡到Ⅰ级高血压的措施长期坚持。
三级高血压 除二级高血压常规措施以外,需卧床休息,必要时静脉用西药有效控制血压再过渡到口服药物,同时若见有肝火亢胜者则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阳亢用杞菊地黄丸加减,阴阳两虚用二仙汤加减,痰湿壅盛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各型都配伍活血化瘀通络之品,血压得到控制稳定后,过渡到一、二级的治疗方案,并长期监测调整方案。
收缩压升高为主,尤其老年人170~180mmHg,舒张压仅有60~70mmHg的时候,如果把收缩压降到150mmHg,舒张压可能降到50mmHg病人马上会头晕,对这种病人可以加金石一类的药,即中医认为重镇安神的药石决明、珍珠母、灵磁石、龙骨、代赫石、有的病人的舒张压升高为主,特别是中青年收缩压不高,多130~135mmHg,但舒张压是95~100mmHg,有时难以降下来对这些病人,往往用一些咸寒软坚的东西,如龟板、鳖甲、牡蛎、穿山甲等。
生脉饮、参附汤和补中益气汤等方剂,在高血压病中一定要慎用。应用不当,不但不会有效,而且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刘超峰,中医主任医师,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心血管病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