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治民:高血压现状的反思Ⅱ——降压十年终梗塞
- 索引:877
- 发布时间:2019-08-17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又一个小心控制血压的亲戚突然死亡, 令人唏嘘不已。这位表兄家族中父母叔姑中有5人患高血压,表兄这一代中也多人有高血压。长辈人都是吃降压灵、利血平、芦丁之类药,但吃着吃着2人死于脑溢血,3人死于高血压偏瘫。表兄他们平时显得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看似很健康其实却是高血压引起的充血性红润,在高血压代偿期因为供血供氧比常人旺盛,所以精力充沛。表兄退休后水杯不离手,按医嘱认真打针吃药,但还是走了先辈的路,前几年发生过腔梗住院,这次居然突发脑溢血气绝身亡。
其实,现代医学是一个年轻的综合学科,没搞清楚的问题很多,高血压的病因至今不明,所以,治疗高血压时只把降低血压作为治疗目标,使用扩张血管、利尿和抑制神经内分泌三大类药物,但因为降压是治标不治本的对症疗法,不可能从根本上治愈高血压病,所以要求患者终生服药。从表面看,这种治疗也能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但常常在十年左右会发生心梗或者脑梗甚至于脑溢血。这。就是高血压病的现状。
其实,高血压病的关键是机体脏腑功能与内环境紊乱,导致细胞缺血缺氧而引发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调节系统启动了加压反射,于是血压升高。就是说,高血压原本就是人体自动调节功能在发挥代偿作用,就像人在生气、愤怒等应激状态时细胞需血需氧量增加引发加压反射是同样的道理,目的是通过加压反射来改善缺血缺氧细胞的供血供氧状态,借以保障机体代谢的需要。这也是为什么有家族遗传但年轻时没有事,到了一定年龄才表现为高血压的原由。
而高血压病深层次的原因和机理,一是脏腑功能失衡后机体早衰老化造成动脉血管弹性下降。动脉血管弹性下降后,当心脏收缩把血液压入动脉时,硬化弹性下降了的血管不能充分扩张,血管内压增加则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当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同步回缩,但硬化弹性下降了的血管不能很好的收缩,于是舒张压升高。二是高血压病患者自身脏腑功能失衡代谢障碍,代谢障碍后导致血液成分结构改变,血液处于浓、粘、凝、聚状态,致使血液流动性下降,血液流动性下降的结果造成血液瘀滞并沉积在血管壁,日积月累老化弹性下降的血管淤积堵塞不通不畅。高血压病以上两大机理并存,而且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而加重病情,一旦堵塞,就会发生各种梗塞,脆性增高的血管如果爆裂就会发生脑溢血而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早就发现高血压存在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只是没有有效清除血管内垃圾的可靠手段,因而比较重视扩张血管降压和低盐排钠利尿,而扩张血管降压却犹如鞭打病牛,使原本硬化增厚变得僵硬的血管加速老化,被动地等到血管硬化增厚加重难以扩张时再换药(所谓的抗药);其二是现代医学过于注重水钠潴留体内血容量增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地位,因而除了扩血管药就是利尿,但长期使用利尿剂的结果,会使得原本就粘稠的血液更加粘稠,使得原本能够勉强通过的微小血管发生堵塞,客观上起到了雪上加霜诱发心梗、脑梗的作用。
笔者年轻时崇信西医药降压快,所以,亲友中的高血压患者都鼓励其用西药治疗,但打针吃药十年左右以后,一个个不是脑溢血或者心梗暴亡就是大脑腔梗,有的瘫痪在床生不如死。这样的事一幕又一幕的发生既伤心又没有面子。有鉴于此,这些年来不断研究积累,遵循疗效检验的原则发明了几项国家专利,注重扶正、化瘀、软坚、通络,清淤通管与降粘降脂结合防治慢顽病,最初先在家人及亲友中验证,结果父辈那一代人都活了七八十岁且健康状况不错,基本上都没有住过医院。自己和老伴也都六十老几了,就是感冒一般也不用吃药就扛过去了。
中医强调治未病,西医重视预防疾病,都是至理名言!自己在几十年实践探索中,深感预防保健不仅仅一种策略,而且简直就是一种生存智慧,因为用少量天然药物调养结合,不仅一辈子少打吊瓶不住院,而且少担惊受怕更少受药害。今天谈谈自己对高血压病的点滴浅显的认知,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果能够对各位有一点借鉴或者启示,就感到很高兴。
( 侯治民,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理事,省中医药研究会中医门诊部副主任医师 QQ:292228403电话1333535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