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会员基地 > 会员论坛
0

张争昌:治未病与肌体平衡之间关系的探讨

  • 索引:674
  • 发布时间:2017-12-07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是《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精辟描述。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阴阳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其实人体精神,生活,语言,行动的准则都应是阴阳的平衡,治理国家同样需要平衡,生态需要平衡,进出口需要平衡,各级领导机关及领导人做的核心工作也要平衡上下级部门之间,同事间的平衡。即儒家的思想:“不偏不倚”。达到了这个准则,才能和谐。
    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治疗原则中的应用:寒者热之,是指人体中的阴气太盛,阳气的相对不足,导致人体出现肢体冷痛不适的症状,用诸如生姜,附桂之类温阳散寒的药物,使阳气得以增强,过盛的阴气得减退,达到阴阳的相对平衡,肢体冷痛得以好转或消失。或用针灸温通,可达到同样的效果。热者寒之,是指人体中的阳气亢盛,阴液的相对不足,导致人体出现发热口干的不适症状。用诸如黄连,石膏,生地之类清热生津的药物,使阴液得以增加,过盛的阳热得以减退,达到阴阳的相对平衡,使发热口干诸症状得以好转或消失,或用针刺的泻法或放血,可达到同样效果。
    二、阴阳学说在西医治疗原则中的应用:我们把血压过高设定为阳,过低设定为阴。血压过高是阳盛的表现,血压过低是阴盛的表现。人体的血压高于140/90mmHg时,就会出现头晕、急躁、易怒等表现。血压低于120/80mmHg 时,也就会头晕,乏力等症状。血压的过高或过低也是一种阴阳不平衡的病理机制。当血压过高,给降压药,实则为潜阳泄热的治法。血压过低,给升压药,实则为温阳补气的治法。所以说高血压病的治疗从大的原则上讲,也应属于平衡阴阳,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即血压在120/80mmHg左右的范围,只有这样人体才能有一个好的状态,也就是精神乃治。同样糖尿病的治疗亦为平衡阴阳。我们把血糖过高设定为阳,血糖过低设定为阴。血糖的过高是阳盛伤津的表现,血糖的过低是阴盛耗伤阳气的表现。血糖过高用降糖药物,实则为抑阳降火。血糖过低,用升血糖的药物,实则为扶阳益气。故糖尿病的治疗亦为平衡阴阳的治疗法则。是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及血糖在空腹时保持在3.9—6.1mmol/l左右的范围,只有这样人体的机能才属大致正常的范围,也就是精神乃治。
    三、阴阳学说在饮食烹制中的体现:我们要烤一个美味香脆的饼子,就要火力适中,当火力太大烧烤时,短时间烤出的饼子就会皮焦里生,饼子质量下降,人们就不喜食之。反之,当火力太小烧烤时,用很长的时间烤出的饼子就会无色而不熟,不能食用。我们把火力太大设定为阳,火力太小设定为阴。阳的过亢或阴的极度不足,都烤不出好的饼子。只有阴阳的相对平衡,即火力大小的适中,才会有满意的效果,即烧烤出味美香脆的饼子。
    四、阴阳学说在饮食量中的体现:养生,生命是养出来的,而不是靠药物吃出来的,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吃,很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治未病是通过食物,而不是药物来治疗人体疾病,所以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最好的疗效是坚持。唐代药王孙思邈言;夫为医者,当先洞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之不愈,然后命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餐吃多少,不同的人均有一个相对恒定的量。我们将饮食摄入过量设定为阳,饮食摄入不足设定为阴。阴阳的相对平衡即我们每餐摄入相对恒定的量。假若2—4两为某个人每餐恒定的量,当饮食摄入过量为阳有余,饮食摄入过少为阴不足,2—4两为阴阳的相对平衡点。长期摄入过量会损伤脾胃,或导致肥胖症的发生。反之,长期饮食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病。只有按生活规律,每次摄入定量适量的饮食,才有利与身体的健康,即过量或不足(阴阳失衡)均对维持生理状态不利。而适当的饮食量(阴阳平衡)才有利于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状态。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饮食要求就是患者的饮食每日摄入的热量和消耗的热量保持相对的平衡,其血糖才能保持在相对正常的水平。其观点还是一个阴阳平衡的问题。
    五、阴阳学说在人的行为中的体现:人们日常的行为应该不急不躁且不拖拉,办事心中有数,井井有条,这样的人才是一个良好心态的人。过于急躁过于拖拉均非正常人格。我们将性格过于急躁设定为阳,性格过于拖拉设定为阴,阴阳的过盛或不及,均不能取得最佳的办事效果。过于急躁的人,头脑简单,不能深入到事物的深处,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处理的问题漏洞百出,不能取得良好的办事效果。过于拖拉的人,往往失去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或机遇,使原本能取得好的结果的事物,因为失去机遇而处于被动或不利状态。故人体的行为也是处在阴阳平衡的状态,才能做好事情。
    六、阴阳学说在日常生活语言中的体现:在日常语言对人体的评价中,也反映了阴阳平衡的观点。譬如说某人聪明能干,是对这个人的赞美肯定,是接受评价者很喜欢听的语言。如果说某人太聪明了,其评价的含义就发生了反方向的变化,意味着其人办事斤斤计较,事事从小事着想,蒙骗别人,使人上当,是对其人的否定而不是肯定。评价某人老实忠厚,是对这个人的赞扬肯定,说那个人太老实了,其评价的含义也发生了相反方向的变化。意味着其人办事呆板教条,办事不灵活,也是对其人的否定。我们将聪明设定为阳,太聪明就是阳亢。将老实设定为阴,太老实就是阴盛。阳亢和阴盛均非常态也。只有聪明和老实达到一定的度,才是恰到好处,这样的人才是人们喜欢交往的人,是我们做人的追求目标。
    七、阴阳平衡在运动锻炼中的体现:马克思曾精辟的论述:“生命在于运动”,说明了运动在生命中的作用。活动二字,就是说想活就得动。平时注重活动锻炼的人,气血运行就通畅,体内的代谢废物就易被代谢出去,人的精神状态就好,平时就不易生病。但并不是运动的次数越多越好,运动的量越大越好。有调查显示,职业竞赛运动员的寿命低于正常人的寿命,我们将运动锻炼过度设定为阳,将不去参加运动锻炼设定为阴。阴阳失衡就不能取得锻炼应有的效果,只有运动锻炼适量(即阴阳平衡)人才能健康,才能延年益寿。
    结语: 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是治未病,延年益寿的基本法则。人之所以生病,是阴阳长期失衡的反映。所谓的医生治病,其目的就是将失衡的阴阳重新调节成相对平衡的阴阳。养生保健涉及到阴阳平衡的诸多方面,在物质生活方面,其表现在吃、穿、住、行、用。在精神生活方面,其表现在性、情、意。都不可过剩或不及。掌握好适当的度,这个度就是阴阳平衡的最佳程度。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追求各方面得阴阳平衡,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张争昌,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理事兼针灸分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