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会员基地 > 会员论坛
0

张琳叶:试谈对《千金方》知识层面的研究

  • 索引:669
  • 发布时间:2017-12-07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他的代表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既汇集了前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也反映着孙思邈本人的医学见解和贡献。由于这两部医书的巨大价值,后世流传很广,而且有专门的研究性著作,如清代张璐的《千金方衍义》等。建国以后,《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仍然受到高度关注,人民卫生出版社在上世纪50年代就出版了影印本,对两书流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卫生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多种校释本,进一步促进了两书的流传。但是,无论是注释,还是校勘,都只是针对文本层面的工作。应该说,从文本层面进行《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并不能说已经尽善尽美,仍然有继续完善和补充的必要。但是,现代科技的进步已经使得中医文献研究手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为实现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目的提供了确切的可能,而单纯的传统研究方法也越来越难以满足中医学术发展的需求。因此,对于《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除了传统研究方法之外,还可以考虑采用新的思路从知识的层面来进行研究。
    文本层面的研究是针对文献的原文展开的,研究对象是原文的文字语言。知识层面的研究是针对文献中所蕴涵的知识,研究对象是原文中的知识及知识的关联性。相对于前者,知识层面的研究更能满足中医学术发展的必要。知识是蕴涵在原文之中的。从历史传沿而来的所有的中医知识,都存在于古籍的原文里,但原文不等于知识本身,知识也不全表现为原文。例如《素问·痹论》说:“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这是《黄帝内经》中的经典论述,但还只是原文,还不是知识层面的东西。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讲的是“痹证的病因”,“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讲的是“痹证的分型”。“痹证的病因”和“痹证的分型”才是知识层面的东西。痹证是中医常见的病证,历代关于痹证的论述数量繁多,观点不一。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对历代文献中关于痹证的内容都经过这样的分析,上升到知识的理解和表达,就可以展现出一个由所有相关知识组成的一个关于痹证的完整知识系统。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是依据文献的原文而来的,但它不是原文的堆砌和罗列,不是原文的注释和阐述,而是一种关于痹证的各种知识的集合。
    中医文献浩若烟海,即使终生苦读,也只能涉猎其中的一小部分。从理论上讲,文献阅读的不足是会导致知识的欠缺的。但是,如果进行专门的研究,对这些浩若烟海的文献文本进行知识层面的理解和表达,将会使原文的精神以知识的形式展现,从而使相对无序的文献重现为绝对有序的知识,对于中医知识的学习和中医学术的发展都是很有裨益的。
    孙思邈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大家,其思想和学术地位是经过长期讨论而确定了的。尽管《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相当的内容来自对前代的继承,但其中并不乏孙思邈本人的见解和观点。孙思邈之所以征引此书而放弃彼书,之所以这样编辑而不那样编辑,既是个人的理解,也是时代的反映。以《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所处的时代点位来看,它们在中国医药学术的发展过程中是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的,这也是它们之所以被后人重视的主要原因。
    《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内容弘富,文辞古雅,虽然价值巨大,但今人直接阅读尚有一定距离感。即使进行详细的校勘与注释,也不可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正由于这样的原因,采用新的研究理念,对《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进行知识层面的研究,以知识和知识集合的形式展示其中的科学内涵,从而对中医学术发展提供借鉴,是具有相当的必要性的。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近年来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领域,由于中医学术系统的巨大性和复杂性,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中医学术研究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中医药学近百年停滞不前,关键的原因在于对海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使用与理解的技术落后,不足以支撑中医药学对信息量、信息处理利用效率与能力的要求。”①中国中医研究院在近年来采用知识库技术进行中医古籍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代表着中医文献研究的新思路。数字化研究能够对现有的中医药文献进行数字化存储和重现,能够对中医药文献中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和利用。中国中医研究院开发的“中医药科技信息数据库”旨在建立一个容量巨大、可利用自然语言检索的数字化中医药文献系统,在全面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知识的发现和表达,既可使中医药原著的原文以其原貌的形式得以存储,又可使其中所蕴涵的知识通过方便自然的检索方法得以再现。“中医药科技信息数据库”采用的“知识库”技术是数字化技术中比较先进的一种。跟数据库相比,它所存储的和可供查询的已不再是数据,而是知识。数据是需要检索者进行再分析的,而知识则是可以直接应用的,这就要求在工作时必须有更多和更专业的投入。
    由于《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对于中医药学的巨大价值,也由于知识库技术提供的技术可能,因此,采用知识库技术对《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进行知识层面的挖掘研究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下面以《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妊娠恶阻第二中所收录的四首方剂②为例,来说明对《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进行知识层面的研究的基本思路:
    半夏茯苓汤 治妊娠阻病,心中愦闷,空烦吐逆,恶闻食气,头眩重,四肢百节疼烦沉重,多卧少起,恶寒汗出,疲极黄瘦方。
    茯苓丸 治妊娠阻病,患心中烦闷,头眩重,憎闻饮食气,便呕逆吐闷颠倒,四肢垂弱,不自胜持,服之即效,要先服半夏茯苓汤两剂,后可将服此方。
    治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方。
    治妊娠呕吐,不下食,橘皮汤方。
    从文献文本的角度看,这只是四首治疗妊娠恶阻的方剂。但从知识的层面看,这里面所包含的是关于妊娠恶阻病的知识。首先,半夏茯苓汤等四首方剂的共同主治为“妊娠恶阻”,因而应该属于“治疗妊娠恶阻病方”这样一个知识点;其次,“心中愦闷,空烦吐逆”等,既分别是这四首不同方剂的主治,也是妊娠恶阻病的四组不同的临床表现,同一内容属于两个不同的知识点;第三,按照方和证的关系,这四首方剂所治疗的虽然都是妊娠恶阻病,但却是不同的证型,由此也可知妊娠恶阻病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至少分为四个证型。
    这种基于知识的发现和表达的研究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现古代文献中蕴涵的知识,反映中医学术在知识层面的内涵,在中医的文献研究和学术进步之间构筑必须的桥梁,并为后者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①刘保延:数字中医药与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第8期,1页
    ②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55年版,20页

    (张琳叶,中医文献助理研究员,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理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