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医药研究 > 名医名药
0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暨陕西省中医医院

  • 索引:414
  • 发布时间:2018-12-04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始建于1956年的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暨陕西省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科研基地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西北分中心暨科技查新单位和首批中医药对外教育单位,是全省乃至西北地区集科研、医疗、教育、制药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科研指导中心。全院在岗职工715人,其中高级中医药专家145人,国家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12人,硕士、博士5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1人,省“三五”人才5人。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医特色和优势为主导,科研、医疗、制药三项事业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研究院科研内设机构有中药研究所、文献信息研究所、针灸研究所、老年病研究所、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中心、国家中药分析三级实验室、国际针灸培训班及10个研究室。其中,文献信息所医史文献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文献信息所被确定为全省中医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医疗内设临床医技科室42个,专科诊室30个。医院以“建名科,树名院,立名药、创名牌”为发展目标,走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强院之路,现有肝胆、针灸、肾病、中风康复4个国家重点专科(病),呼吸、肾病2个省级重点专科,肝胆、针灸、中医医史文献3个陕西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筛选出肾病科、脑病科、皮肤病科为院内重点发展学科,肝胆科、心内科、骨伤科为院内优势学科,建成谢远明、张瑞霞名中医工作室2个。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汉唐制药有限公司已通过GMP认证,现有24个生产品种,年产值2000多万元。制剂中心于2005年10月通过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证验收,能够生产丸、片、颗粒、胶囊、软膏、合剂等10余个剂型, 42个品种。 作为陕西省惟一的省级中医药科研、医疗机构,研究院和医院担当着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任,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在中医药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电针疗法的发明和经络敏感人的发现享誉海内外,其中“电针疗法”是朱龙玉研究员在50年代发明的,陈克勤研究员在60年代发现了全国第一例“经络敏感人”,受到国家科委和卫生部的表彰奖励。先后共完成科研课题454项,取得科研成果137项(次),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60项(次),厅局级77项(次)。出版专著240余部,发表科研论文近3000篇,获批和申请专利14项,转让新药3个。院里现承担各级科研课题93项,其中省部级38项、厅局级55项。十五期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7项,近10年共获省级以上奖24项。承担着国家肿瘤、消化、心血管、脑血管等四个专业的新药临床研究任务。研制成功国家级新药三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肝达片”、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藿丹片”、防治冠心病的“丹蒌片”。研制出疗效显著的中药丸、散、膏、丹等自产制剂126种,如乙转灵、胃散灵、骨刺丸、接骨丹、展筋丹、新平消片、滋骨片、白癜康片、银屑片、新生发丸、复方人参注射液等,均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开展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承担支援苏丹医疗任务、举办中国西安国际针灸培训班和学者讲学等形式,促进了中医药学术向世界的传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