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新闻中心 > 陕西新闻
0

刘少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鼓足干劲大力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

  • 索引:356
  • 发布时间:2008-05-20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在陕西省政府日前召开的发展中医药大会上,省卫生厅刘少明厅长代表省政府做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鼓足干劲大力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的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

    刘少明厅长首先总结了过去两年我省中医药工作,过去两年的中医药工作取得了全面进步。截止2007年底,全省共有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182所,中医药人员20286人,中医病床12571张。中医医院固定资产总值12.773亿元、医疗设备总值3.8854亿元。2007年中医医疗机构门、急诊达60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6万人次。全省中医机构数居全国第5位,中医病床数居全国第8位,中医执业人员数居全国第11位。所有县区级中医院均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6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1所,全面开展了中医医院质量管理年及等级复审工作,中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积极推动中医院运营方式转变,千方百计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据统计,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平均每诊疗人次的医疗费、出院患者的医疗费和日住院医疗费分别为综合医院的64%、66%和65%。与此相反,人均诊疗人次比综合医院高出2.61个百分点,中医医疗机构的社会贡献率由2006年的25.5%提高到了38%,为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刘少明厅长结合当前中医药发展的新形势,号召全省中医药工作者增强信心,努力建设中医药强省。最后,他部署了建设任务: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及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以落实省政府“民生八大工程”中医药机构建设任务为重点,积极参与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实施“三名三进”工程,着力加强中医药在农村、社区、合作医疗和公共卫生中的作用。深化卫生改革,强化医疗管理、加快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繁荣中医药文化。不断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中医事业发展,努力为保障人民健康、建设西部强省服务。重点安排了九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贯彻省政府20号文件,全面实施农村三级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到2010年,完成全省101个县级中医医院基本建设任务。其中,7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建设标准。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设有独立的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相应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使乡镇卫生院具备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条件。为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中医或能运用中西医两法防病治病的乡村医生,实现村村有中医、用中药。建成以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二是,全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和重点市级中医院。围绕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创建,加快省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抓好重点中医院建设。到2010年,实现80%的市级中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标准,成为区域性的中医医疗和技术指导中心。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和市级中医院带动作用,着力推进全省中医事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我省中医药事业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三是,实施“六名”战略,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到2010年,通过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三结合”的培养模式,造就一批名中医。建设国家级重点专科20个、省级重点专科30个。建成20个学科室健全、服务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经济效益好、全国知名的中医医院,带动全省中医院发展。培育2—3个自主创新能力强、知名度高、销售量大的大型中药企业集团或中药企业集群,打造“名厂、名药”;规范培育一批药品经营企业集团,实现药品经营规模化、网络化,提高陕药药品市场占有率,建成一批经营中药的“名店”;壮大现代中药产业,使中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四是,落实倾斜政策,提高中医药在惠民工程中的作用。落实党和国家出台的各项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在社区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的中医药工作,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发挥中医药在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中的重要作用,让群众平等共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成果。五是,加强中医药重点项目管理,依法开展行业管理。加强项目控制和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制定实施方案,对中医院建设、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中医临床疗效能力建设和中药制剂建设以及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等重点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和动态化管理,加强项目实施全程监督,向管理要质量,确保建设项目保质量完成,不断丰富中医药内涵,切实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六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实施“人才业兴”战略。积极调动各种有利因素,搭建完善的以中医药院校,中医医疗、科研机构和省级继续教育基地以及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为架构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实施511工程,到2010年,培养学科带头人500名,培训中医临床骨干1000名、乡村医生10000名,全面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七是,提高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级、省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室6个、实验室6个、临床研究基地2个、中药研究开发基地6个、重点中医药学科10个,构建资源共享、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技术平台。快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对外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抓住重大及疑难疾病防治的关键问题,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八是,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要求各市区都要成立中医管理局,配备人员,设立专项资金;在县级卫生部门的医政股内,设中医药工作专职管理人员;省卫生厅要抓紧争取完善省中医管理局的机构建设和公务员编制确定,增设处室,增加人员。在全省上下做到,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九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繁荣中医药传统文化。重点做好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活动陕西站的宣传活动。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充分挖掘我省中医药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和文化发展有机结合,修建具有陕西特点的中医药文化景点景物,建设一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加强宣传黄帝、孙思邈、扁鹊、王焘等陕西中医药历史名家,做好黄帝陵、药王山孙思邈纪念活动。尽快修复好扁鹊纪念馆、王焘墓,筹建陕西中医药博物馆。加快秦巴山区地产药材资源及分布调查,有效开发,合理保护及整理研究民间草医经验。各级中医药机构都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在环境、建筑、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特征,创造中医药文化产品,打造中医药文化精品,努力营造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氛围。

     最后,刘少明厅长说,“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让我们携手并进,为建成中医药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力量。”(据陕西卫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