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筹备召开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青年中医分会会员大会的公告
- 索引:340
- 发布时间:2008-04-11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青年中医分会已经上级批准筹备成立,并拟定2008年6月在西安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为了动员更多的陕西青年中医工作者参与筹备工作,进一步推动陕西中医学术发展,特将有关内容公告如下:
一、参加陕西省中医药科技研究会青年中医分会会员大会的资格是:
1、承认本会章程
2、交纳会费
3、参加本会召开的学术会议及相关活动
4、从事临床工作的青年中医师,或具有相当资质的民间自学成才中医人员,医药爱好者,中医药青年科技人员。年龄不超过45周岁。
二、欲入会人员须填写入会申请表,自备近期照片2寸2张,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号码详实。
三、2008年6月份之前办理入会手续者,可择优推荐为首届青年中医分会委员;6月份以后办理普通会员入会事宜。具体入会办法参照研究会章程进行,详情请致电咨询。
四、参加第一届会员大会的会员有资格被提名或推选为分会委员,常务委员,分会副副主委、秘书。会员证按个人的申请表在成立大会议时隆重颁发。
五、会员权益,优先参加本会召开的学术会议和大型科普讲座(如三秦中医大讲堂)和培训活动(如陕西省名老中医经验讲习班),协助发表学术文章,其学术论文有资格被研究会向省科协推荐优秀论文,参加优秀论文评奖或接受奖励。帮助会员申报科技成果,开发新产品。
六、审请人所签的入会申请表经研究会审查通过后,发给正式参会通知书。凭正式会议通知书参加会员代表大会。接到通知未参加会议,视为自动放弃会员资格。
青年中医分会筹委会2006年4月9日
会员入会申请表邮寄地址:西安市西华门2号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高少才收 邮编:710003 咨询电话:029-68985813,13659182893
网址:研究总会www.sxzykjkf.com 青年中医分会www.ys-br.com
附录1: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领导名单
理事长:卢希谦 原陕西省卫生厅厅长
常务副理事长:杨世兴 原省卫生厅副厅长
副理事长:刘少明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周永学 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杨 震 原西安市中医院院长、省中医学会副会长
刘绍国 西安医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
魏少阳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
周光智 原省医药管理局局长
郑志文 原省中医管理局局长
郝西政 孙思邈国医药专修学院负责人
秘书长:薛 荣 原省中医药研究院纪委书记
常务副秘书长:苏 礼 陕西省卫生志副主编
苏荣彪 陕西省中医管理局副局长
办公室副主任:王 怡
附录2: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青年中医分会简介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青年中医分会成立的宗旨是继承中国医学的精髓,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学术。具体研究内容有以下点: 一是基础科学研究,内含中医古籍研究,主要是经典古籍、名医古籍、名人古籍;中医文化研究,即中医哲学、中医文献学、中国医学史、中医语言文字学即医古文、中医文化人类学等;地域中医学术研究,例如:新安医学研究、淞江医学研究、中州医学研究、粤闽医学研究等;中医药企业文化研究,如同仁堂企业文化研究、藻露堂企业文化研究、安国药市、亳州药市历史文化研究等;历代名医文化研究,如张仲景研究、华佗研究、孙思邈研究等。二是临床技术研究,内含中医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研究,同时还有康复科技方面的开发研究,养生学与治未病研究。三是传承与创新研究,在这里重点强调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力争全面展示历代大医、名医的成才之路与行医生涯,我们准备通过成立“三秦中医大讲堂”进行这方面的宣传与普及
中医的历史就是一部传承与弘扬的历史,尽管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反对论调,但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中医药学几经风雨还是生存下来了,虽然它生存的如此艰难,但我们坚信中医的未来一定是引领世界潮流的主流医学,因为具有“天人相应”和“天人合一”思想的中医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也是大势所趋的。
中医药学与中华民族一起走过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药学以她独特的学术体系,五千年来安全有效地解决了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问题,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今天她依然与西医一起,构成我国卫生体制的“一体两翼”,是我国人民防病治病不可或缺的重要卫生力量。中医药学的学术体系,历经SARS之战洗礼,不仅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也使世人重新正确认识了中医。中医药学首先由针灸技术推广,已经走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了向世界传递中华优秀文化的先行者。
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技术、内容丰富的治疗经验。作为青年中医,你们必须打好中医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功底,成不了优秀中医人才,也不会成为中医大家、名家,所以我们倡议青年要学好经典著作。经典是中医的“根”,历代各家学说是中医的“本”,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线,“仁心仁术”是中医之魂,德才兼备是对苍生大医的严格要求。中医理论得益于丰厚的中华文化,你们要有良好的现代科技基础,更要努力学好传统文化,才能为未来肩负历史的重任。
青年中医分会筹委会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