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会员风采备份
0

于丹:惑与不惑是外在选择与一颗心的较量

  • 索引:330
  • 发布时间:2008-03-04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孔子坦言他做不到君子的三重境界。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一生践行大仁、大智、大勇这样一个理想。当你面对一个选择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的时候,迷惑就产生了。“惑”字下面有一颗心。如果外在选择很多,而这颗心做不出判断,它就会被压垮,这就叫做迷惑。如果这颗心宽大、仁爱,稳稳托住了种种选择的可能性,这就叫做不惑。惑与不惑是外在选择与一颗心的较量。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这颗心充满仁爱、慈祥和悲悯。

    15世纪的一位宗教改革学家曾在一本书中写到自己年轻时的一段真实经历。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石料厂,看见很多人正在汗流浃背地搬砖块。他问其中一个人:“你这是干吗呢?”这个人没好气地回答说:“看不见吗?服苦役呢!”然后,他又问另一个人:“你这是干吗呢?”第二个人回答:“我要砌一堵墙。”接下来,他还问了第三个人,这个人骄傲地说:“我在盖一座教堂。”试想,这三个人正在做的是同一件事,砖块是同样的沉重,天气是同样的炎热,可他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体悟。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却可以有迥异的人生态度。

    医生和教师都是令人羡慕的好行当,我们没有理由困惑。如果我们也在抱怨,那么可以饶世界上任何一个行当的人们都在服苦役。这种人注定在一辈子的抱怨中度过生命。第二种人是真正的职业主义者,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岗位的需要,为了评职称,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而为之,这种人没有激情。只有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心中才会有一座教堂。我们要在自己的心里建立起这样一种乐观的、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所设想的模样。

    当病人把他的生命交到你们手里的时候,他希望你们对其作出改变,并给他一个他所设想的未来。有一个关于生命的寓言故事,让我很受启发。一个原始部落的老酋长非常睿智,人们都说他一生中从来没有错误地判断过任何事情。只是一个年轻小伙子非要跟他较劲儿,想方设法要让老酋长说错一件事。小伙子将一只刚刚孵出来的小鸟握在手心,胸有成竹地问老酋长:“你说我手里的鸟儿是死是活?”他心想,你要说是活的,我就把鸟儿捏死;你要说是死的,我手一松,鸟儿就会飞了。正在他自以为是的时候,老酋长回答说:“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最后,我把这句话送给所有的医生朋友,因为生命就在你们手中。谢谢大家!

  (讲座内容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提供,健康报实习记者严少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