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医生面对的是生命,贻误不得,需要大仁大智大勇
- 索引:329
- 发布时间:2008-03-04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君子之德还有第二点——“知(智)者不惑”。那什么是智?孔子的回答还是两个字:“知人”。真正的大智慧不是让你去了解医学的整个体系,而是要求你运用你的洞察力、你的悲悯善良,走进每个病人的心里,洞悉他们隐秘的欢喜忧伤、内心的憧憬愿望。知人是世间最大的智慧,但这个世界最难了解的也是人。不说其他,你了解你自己吗?
今天,面对这么多医生,我要讲一个有关名医扁鹊的故事,看看他怎么评价自己。魏文王问扁鹊:“听说你们兄弟三人都学医,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名闻天下?”扁鹊应声而答:“我们兄弟三人以我大哥医术最佳,二哥其次,我学得最差。大哥在病未发之时给人治病,天下人都认为他不会治病,所以他名气最小;二哥在大病初起之时给人治病,仅仅闻名于乡里;而我最为愚钝,在病人病入膏盲之时下虎狼之药,因而为世人所知。”
人要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领域,知道自己的弱项。一位优秀的医生就是在这种自我认知中不断进步的。我小时候没怎么听说癌症,后来有癌症泛滥了,再后来有了艾滋病,有了非典、禽流感。这些都是新的命题。《论语》里有句话说得好,“君子不器”。你一旦将自己设定为“某种容器”,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其他可能。医生也是这样,你不要说自己就只是擅长治疗某种疾病,实际上你还有延展的可能。 智者要从认知个人内心开始,在错综复杂的变故中辨别真相。在赛跑比赛中,羚羊会输给乌龟吗?真相是乌龟在知道这个不平等的规则后,私下里召集了整个乌龟家族,在比赛线路上每隔50米就埋伏一个乌龟。所以,羚羊跑过的是一条必然失败的略线。我经常给我的孩子讲这样的故事。后来,我特别想写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让我们回到幼儿园》。我觉得我们成年人没有想明白孩提时代想过的一些道理,我们需要补课。让我们的心都回到幼儿园,以孩子般的天真去向世界学习,也许我们会建立另一种态度。现在,有多少人过分信任技巧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如果羚羊不轻敌,稍微注意一下身后的乌龟是不是在跟着跑,它就不会迎来惨败的结局。
这个世界,知识固然重要,但知识不如经验重要,经验不如悟性重要。医生面对的是生命,贻误不得,更需要大智慧。
还有一点,“勇者不惧”。当今社会,普通人其实很少面对需要挺身而出的局面,但医生依然需要大仁、大智、大勇。没有一个职业像医生这样时时刻刻面临风险,而且风险的背后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以及一个家庭的幸福托付。每一项诊治都与生命的质量相关,因而这种勇敢更需要内心的镇定从容。
孔子在一次游说中被人包围了,学生子路看到孔子还在低头弹琴非常着急。孔子对他说,勇敢有很多种,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龙,那是渔夫的勇敢;在陆地行走不怕飞禽猛兽,那是猎人的勇敢;白刃相交于前视死若生,那是烈士的勇敢。还有一种勇敢,就是当风险来到眼前时,你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溃,坦然应对危机,用从容和智慧去判断和化解,这才是君子的勇敢。孔子刚把话说完,一个人闯进来说:“对不起,我们弄错了。”其实,小到夫妻口角,大到两国战争,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源自误会。可以说,疾病更加具有欺骗性,你不能带着惯性去思考疾病。
讲到惯性,我想到了教师讲课的方式。教师可以有两个思路,一是跟着教学进度走,这很省事;二是跟着前沿学科走,跟着学生的想法走,这很费事。但如果这个教师勇敢地选择按照第二种思路来讲课,就等于在成全学生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因为你还在成长,还在挑战。勇敢不是技巧,而是一种真正的冷静,一种博大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