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人们用脑过多,用心过少;用技巧过多,用真诚过少
- 索引:327
- 发布时间:2008-03-04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四、人们用脑过多,用心过少;用技巧过多,用真诚过少
诉诸实践,“仁”究竟应该怎样做?孔子说,做到以下5个方面就差不多了,即恭、宽、惠、敏、信。 <BR>“恭则不侮。”对人恭敬就不会招致侮辱。人人都有尊严,都想维护个人的形象。遗憾的是,人们用脑过多,用心过少;用技巧过多,用真诚过少。我经常看见书店热销诸如求职应聘50讲、人际交往20问之类的书,颇有点不以为然。这些书教给人的是技巧,太外在了。我还听说一个规矩,说是为了表示敬意,你在向别人敬酒时应该站在他右后方20厘米处。这略显荒唐。其实,敬意有时候就是一个眼神、一种态度。从儒家思想来看,你也无须强求形式,只需用自己的心去面对别人就足够了。
尽管多数医患纠纷有患者的原因,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反躬自省,对自己严格一点,对别人恭敬一点呢?有调查表明,医患纠纷不单纯是治疗方案问题,而是医生态度问题。再高明的医生,也不可能绝对地药到病除。在医学上,没有什么疾病是能够百分之百解决的。但是,医生良好的态度对病人极其重要,因为恭敬会让人心生温暖,相互扶持。
“宽则得众。”宽和也是一种态度,态度有时比行为重要。人是思维决定行为,心态决定状态。有的人习惯于悲观地看待世界,习惯于挑剔。吃饭时,他说:“今天的菜这么咸啊?”这一句点评,会让做菜的人不高兴,一家人吃饭的心情也没了。而另一种人回到家就说:“我在门口就闻到香味了!”他让做菜的人受到鼓励,吃饭的人心怀期待。
我想医生都相信科学,当你给人看病的时候,你固然会先看到他的病灶,然后预计其发展与威胁。那么,你注重的是病人身上那些乐观的成分还是那些悲观的成分?客观地说,不管病人有多么严重的病痛,医生都应该有能力从主观上对这种病形成一种制衡,而不是忽略它。华盛顿邮报曾经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英国有一位著名的女运动员,生着牙病却绝不看牙医。因为她小时候陪着妈妈看牙医时,竟然眼睁睁地看着妈妈死在了牙科诊室的诊查椅上。这位女运动员41岁那年,她的牙已经疼得受不了了,最后她决定请专业牙科医生到她家里做手术。然而就在医生准备手术时,她死了。当时的报纸评论说,她是被自己30多年来的一个念头吓死的。这当然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