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会员风采备份
0

于丹:仁爱之心体现的就是一种从身体到心灵的拯救

  • 索引:326
  • 发布时间:2008-03-04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孔子没有想着流芳千古,而是希望做一个让老人心安、让朋友信任、让下一代缅怀的人。这样的标准简单吗?对这些话,也许年龄越长的人感受越深。终其一生,每个人所走过的路都是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人年轻的时候有一股劲儿,本应该绚烂,但你要有脚下的起点,从简单的事做起。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传统,就是积极行动。所以孔子说,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人的一生要靠行动建立业绩,而不是语言。

    什么是救死扶伤?救死扶伤不见得全是挽救生命于危难之际,很多时候都要从小伤小痛做起。我觉得医生不仅是病人病痛的拯救者,更是其心理上的寄托。患者找医生看病,是把自己完全托付给你了,不仅是病弱的身体,还包括惶恐的心灵和一家人的希望。医生有时不必说太多,一个温暖的眼神可能比救治本身更重要。传播学里有一个数据表明,语言传递的信息只占所有信息的38%。其余62%的信息靠什么传递?副语言系统。它包括人的体态、眼神、语气等。病人不仅身体上受了伤,他们的心理也会因为疾病而脆弱敏感,外部信息在病人心里可以被放大十倍乃至百倍。医生累了摇摇头、叹口气,对病人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学生问孔子,君子的基本道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首先,我们来看“仁者不忧”。何谓“仁”?这是一个简单的汉字,由“人”和“二”组成。“仁”永远发生在与别人的关系中。一个人处于孤独状态时谈不上“仁”,只有当他与朋友、病人、同事发生关联的时候,仁爱之心才能体现出来。在整部《论语》里,“仁”字出现了109次。可见,“仁”是儒家学说体系的基石。当学生问孔子的时候,他的回答是:“仁者爱人。”“仁”是一种针对他人的、善良而真诚的愿望。

    何谓医生?妙手仁心!仁爱之心体现的就是一种从身体到心灵的拯救,人毕竟是一种主观意识非常强烈的高级动物,所以我从不认为医生的工作就是修修补补人的身体,他在精神上给人的支撑远比治愈疾病重要得多。

    教师与医生有一种默契。别的行当都是8小时工作制,而我们的行当没有下班时间。这是两个要求你终身都处于工作状态的行当,也是经常在夜里被吵醒的行当。病人来了,你必须马上给他治病;学生受委屈了,你不能不接电话开导他。我们的心要时刻准备着迎接我们的病人,迎接我们的学生。当他们呼唤我们的时候,我们没有权利恶语相向,没有权利说“你等我一会”。仁爱之心,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我们的一颗心面对着千万颗心,因为每一种病症的表现都不同,每一个学生内心的伤痛也不同。这些,我们都要一一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