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会员风采备份
0

情志养生之四:情志调节 贵在守神

  • 索引:222
  • 发布时间:2007-09-28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导致情志失调的因素很多,但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种不利因素的刺 激,并不是都会情志失调。同样不幸患了癌症的甲乙两人,甲性情开 朗,能坦然看待,乐观生活,不将疾病太放在心上,结果反比整天提 心吊胆、唉声叹气、时刻不忘自己病情的乙,多活了许多年。原因便 与甲的情志调畅有关。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情志是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有时很难从 外表上看出来。情志的调节完全要靠自己完成,旁人无能为力,也就 是必须要“独立守神”。即使有时需有外界力量(如心理门诊等)的帮助,但最终仍需通过自身的主观调节才能起效。外因是事物变化的 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各种调节情志 的方法,都必须通过自我修复(内因)来起到作用。
  独立守神,必须“心静”。“静者寿,躁者夭”,思想清静,不 涉邪气,则神气宁以内藏。人若不静而躁动不安,触冒邪气,则神无 所藏而离散。“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要想 除去喜怒忧患,必须做到心静。
  独立守神必须“静中寓动”。心神只有常用才能生机勃勃。司马 迁说:“精神不用则废,用之则振,振则生,生则是。”古今中外的 大量事实证明,心神愈用愈灵,善用神者,直至稀世之年,仍能神清 智聪、老而不衰。所以必须静中求动,积极用神。主动通过心神的运 用,来调节情志的反常,而使其恢复正常。
  独立守神必须“天人相应”。不要违背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变 化规律,要主动去适应顺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的“春夏 养阳,秋冬养阴”,“春三月,此谓发陈……以使志生”,“夏三月, 此谓蕃秀……使志无怒……养长之道也”,“秋三月,此谓容平…… 收敛神气……养收之道出”,“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 ……养藏之道也”,均是顺时养生之法。
  独立守神不忘“形神统一”。神不能离开形而独立存在,形也不 能一日无神。荀子说过:“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所以 必须重视形体的养生,做到形神兼养。
  独立守神还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思想境界达到一定的高 度后,便能临危不乱,遇到失败能化为动力,遇到挫折能化为信心, 遇到悲痛能化为力量。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自然便难以损及身体的健康。
  古人养生强调君子须“慎独”。健康长寿是养生的最终目的,一 切养生方法皆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关系自己的性命。所以应时刻不忘有人无人一个样,做到独立守神,如此才能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境界。
                  (江苏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薛明新陈四清,健康报 2007.07.12  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