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会员风采备份
0

情志养生之三:股市有风险入市须养心

  • 索引:221
  • 发布时间:2007-09-28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目前我国已有数以亿计的人卷入了股市大潮中。然而,许多人只 想炒股赚钱发大财,却不知炒股的输赢会对心理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可能诱发各种身心疾病。
  在股票市场的角逐中,有些股民成为“幸运儿”,一夜之间变成 富翁,狂喜之心难以自禁,于是便有人上演了《儒林外史》中“范进 中举”的一幕。沪上一小伙子不顾劳累排了整整一夜的队,一下子赚 进5万元,他狂喜至极,手舞足蹈,不能自制,经医生诊断患了精神 病。中医认为“喜伤心”,“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喜乐无极 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现代医学研究则证实,人在狂 喜时,精神的亢奋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大脑充血,血压急骤升高,副 交感神经极度兴奋,新陈代谢亢进,会给机体造成难以承受的负荷。 该股民暴富大喜,导致心气涣散,痰蒙清窍,故而乐极生悲。
  股市有涨就有跌,然而不少投资者在股市下跌,手中股票贬值面 临“亏本”的时候,便百思不解,深陷忧愁之中而不能自拔。自叹“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自语“我不该把钱打水漂”等等,上演了一 出出《祝福》中祥林嫂失去儿子阿毛的悲剧。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 忧愁不解的人,其身心活动会渐趋“枯萎”,表现为全身乏力,容易 疲劳,四肢不用,健忘失眠,导致抑郁症、神经质和焦虑症等,甚至 产生一种强烈的厌世情绪。如南京一女股民因背着家人借钱炒股,在 血本无归后,便悲伤至极而跳楼自杀,给家里人留下了巨额债务。
  据报载,在沪市某证券公司门口,一日因股价出人意料地暴跌, 大批股民一时缓不过神来,神情凄迷,不知所措,直到一位中年妇女 惨遭损失而号啕大哭,人们这才仿佛看见“狼来了”,纷纷“割肉” 逃跑,产生了一种“恐狼症”。许多人表现出焦虑、坐立不安的恐惧 感,伴有心悸汗出、夜寐梦多、尿频尿急,严重者则四肢瘫软,二便 失禁,发生昏厥。这便是中医常说的“恐伤肾”。“恐惧者,神荡惮 而不收”,“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自时下”,“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恐惧、紧张的情绪会兴奋人的交感神经,释放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 同时,肾上腺髓质也大量分泌肾上腺素,这不仅导致血压升高,还会 增加血中脂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或脑血栓。心脏病患者 在恐惧、紧张的情况下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室纤颤而猝死。
  专家们把上述炒股带来的心理、生理危害统称为“股票综合征”。 人类的证券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赚不 亏的投资者。正像股市里常说的格言那样,“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 慎”。所以每位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时,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 风险,莫为一时所赚而大喜,也莫为一时所亏而大悲,更莫为一时狂 跌而恐慌。投资股票亦如投资其他实业一样,胜负乃兵家常事,切莫为钱财而伤了身体,正所谓“股市有风险,入市须养心”。
  为了预防“股票综合征”,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切记“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2.保持头脑清醒,不要追涨杀跌。
  3.切莫孤注一掷,以免落得倾家荡产。
  4.切忌借钱炒股。
  5.性格有障碍,生活有挫折,缺乏社会心理支持等心理承受能力 差的人不宜炒股。   

  (江苏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薛明新陈四清,健康报 2007.06.28  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