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药理研究新进展
- 索引:186
- 发布时间:2007-08-05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泽泻系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的干燥块茎,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药食兼用植物。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是一种传统中药材。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其具有“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的功效。中医认为其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
经检测,泽泻含有大量的淀粉(25%)和蛋白质(7%),特殊化学成分为泽泻醇A、泽泻醇B、泽泻醇C等。现代研究表明,泽泻具有抗血栓、降血脂、降低血浆黏度、抗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利尿、解痉、保肝、抗炎、免疫调节、降血糖等功效。成为中药研究的热点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利尿作用:泽泻利尿作用的强弱因采集季节、药用部位及炮制方法的不同而异。以冬季采集的泽泻利尿作用最强,大鼠皮下注射泽泻醇B显示尿量增加、钠排出增多,皮下注射泽泻醇A、24乙酸酯显示钠排出增加,由此认为泽泻醇A、24乙酸酯和泽泻醇B是泽泻的利尿成分。
抑制肾结石形成:近年研究表明,泽泻醋酸乙酯提取物能通过抑制肾组织内草酸钙晶体的形成、减少肾间α胰蛋白酶抑制物的表达、抑制肾骨蛋白的表达来抑制尿结石的形成。对醋酸乙酯提取物的进一步研究显示,有1个四环三萜化合物对草酸钙晶体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可能是泽泻抑制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活性成分。
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泽泻水提物和醇提物能明显降低肥胖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另外,泽泻提取物也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增强纤溶酶活性等作用,能从降低血脂、抑制内皮细胞损伤、抗血栓等多方面抑制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降血糖:泽泻水提醇沉物(RAE)具有明显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并能保护胰岛组织免受损伤。RAE降低血糖作用与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有关。
抗脂肪肝:泽泻经甲醇、苯和丙酮提取的成分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动物脂肪肝有良好效应,对低蛋白饮食、乙基硫氨酸所致脂肪肝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害亦显示保护作用,能抑制肝内脂肪堆积,改善肝功能。研究还发现,泽泻中的胆碱、卵磷脂等成分亦有一定抗脂肪肝作用。
增加冠脉流量:科研人员对离体兔心灌注实验表明,泽泻醇提物的水溶性部分能显著增加冠脉流量。体外实验发现泽泻对正常和肝硬变大鼠具有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这可能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前列环素(PGI2)和一氧化碳(NO)的释放而发挥扩血管作用。
抗肾炎活性:使用免疫复合物(IC)肾炎大鼠对泽泻的抗肾炎活性进行药理学研究发现,甲醇热提取物能减少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肾小球细胞浸润、肾小管变性和再生以及抑制IC肾炎大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表明泽泻抗肾炎活性是其作用于水代谢异常疾患的机制之一。
免疫调节作用:指出泽泻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活性和抗补体活性、抑制脂多糖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NO和抗过敏等免疫调节作用。
抗凝作用:经纤维蛋白平板测定,泽泻煎剂可提高尿激酶的纤溶活性;以血浆为研究对象,知其可延长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抑制血液凝固。
抑制肿瘤作用:体外实验对实体肿瘤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肌体抗肿瘤的免疫作用。泽泻可显著抑制Lewis肺癌的自发性转移,其机制可能与血清中某些蛋白成分的改变有关。
当然,泽泻应用不当也有不良反应,大剂量服用泽泻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大便次数增多、肝功能异常、血尿,严重时会引起呼吸麻痹。还可出现皮疹、瘙痒,外用可致发泡性皮炎。长期应用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对肝肾造成损害。(李延斌 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据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