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 生 感 悟
- 索引:163
- 发布时间:2007-07-06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 苏 礼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从有关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中医养生学说的提出,历史已经相当悠久了。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庄周的代表作《庄子·养生主》中说:“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据唐人成玄英的解说,所谓得养生焉,就是遂悟养生之道的意思。可见养生的涵义,就是摄养身心,保健延年。中医典籍中养生保健类著作甚多,以养生命名的专著亦复不少,诸如唐人司马承祯《天隐子养生书》、孙思邈《孙真人养生铭》,宋人周守忠《养生类纂》、《养生月览》,明人万全《养生四要》、胡文焕《养生食忌》,清人毛世洪《养生六论》、袁开昌《养生三要》等等。其内容之丰富,足资忙忙碌碌而又常常忘掉自我的现代人学习参考。上世纪60年代,河南中医学院、河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编有《养生学概论》一书,是开现代中医养生学之先河者,至今仍然具有创新性的意义。
享年101岁,被称之为“药王”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是奉行和发展中医养生理论的典范。一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道出了他崇尚生命、道法自然的真谛。笔者的父亲苏文海先生,从医60余年,诊病50余万人次,是陕西省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他毕生注重养生,身体力行,以孱弱之身,享年92岁,也是中医养生理论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大概由于年龄的关系,近年来忽然对一向并不大关注的养生问题有了兴趣。学习前人的著述理论以及先辈的实践经验,对中医养生的原则及其方法也有了一些初步心得和感悟,概括起来,就是4句话:
起居有时食有节 ,弛张有度动静谐 ;
顺应四时知天命 ,坦荡豁达寿自来。
起居和饮食是人们 起居有时食有节 弛张有度动静谐 顺应四时知天命 坦荡豁达寿自来日常生活中的两大要事。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人体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能力,面对繁重工作的压力和各种疾病的袭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适当的饮食,不仅可以使人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也可以使人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但饮食必须适量而有节制,洁净而不偏嗜,适口而不奢侈。所谓“膏梁之变,足生大丁”,说的就是饮食不当所造成的危害。
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一定要有度,动静一定要和谐。所谓静则养气,动则活血;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正常的运动和锻炼,可以流通气血,增强体质;必要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而长期的过度透支精神和体力,或长时间的过度安逸而不运动,则往往是百病滋生的根源。当今流行的现代病,诸如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肥胖病等等,无不与弛张失度、动静失常有关。
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很大。中医素有天人合一的说法,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四时气候、昼夜晨昏的变化,地土方域和环境的差异,对健康的维持、疾病的发生都有影响。孔夫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么?我认为天命就是指自然界的规律。了解和最大限度地把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尽最大的可能保护和优化自然环境,使人体时刻保持最佳的生理状态,应当是一切养生方法的最基本的原则。
健康的含义不仅指生理的健康,更包括心理的健康。精神情志活动的失调,不仅伤精耗气,损害健康,更可能使人体气血紊乱,阴阳失调,导致各种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生。养生先养心,心理健康的保持,依赖坦荡豁达、乐观开朗、积极进取、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的内涵在我看来,实质上就是指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善于做好事而不做坏事的人。做君子固然不易,但只要慢慢做起来,自然会有益身心,有益社会,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从有关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中医养生学说的提出,历史已经相当悠久了。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庄周的代表作《庄子·养生主》中说:“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据唐人成玄英的解说,所谓得养生焉,就是遂悟养生之道的意思。可见养生的涵义,就是摄养身心,保健延年。中医典籍中养生保健类著作甚多,以养生命名的专著亦复不少,诸如唐人司马承祯《天隐子养生书》、孙思邈《孙真人养生铭》,宋人周守忠《养生类纂》、《养生月览》,明人万全《养生四要》、胡文焕《养生食忌》,清人毛世洪《养生六论》、袁开昌《养生三要》等等。其内容之丰富,足资忙忙碌碌而又常常忘掉自我的现代人学习参考。上世纪60年代,河南中医学院、河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编有《养生学概论》一书,是开现代中医养生学之先河者,至今仍然具有创新性的意义。
享年101岁,被称之为“药王”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是奉行和发展中医养生理论的典范。一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道出了他崇尚生命、道法自然的真谛。笔者的父亲苏文海先生,从医60余年,诊病50余万人次,是陕西省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他毕生注重养生,身体力行,以孱弱之身,享年92岁,也是中医养生理论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大概由于年龄的关系,近年来忽然对一向并不大关注的养生问题有了兴趣。学习前人的著述理论以及先辈的实践经验,对中医养生的原则及其方法也有了一些初步心得和感悟,概括起来,就是4句话:
起居有时食有节 ,弛张有度动静谐 ;
顺应四时知天命 ,坦荡豁达寿自来。
起居和饮食是人们 起居有时食有节 弛张有度动静谐 顺应四时知天命 坦荡豁达寿自来日常生活中的两大要事。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人体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能力,面对繁重工作的压力和各种疾病的袭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适当的饮食,不仅可以使人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也可以使人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但饮食必须适量而有节制,洁净而不偏嗜,适口而不奢侈。所谓“膏梁之变,足生大丁”,说的就是饮食不当所造成的危害。
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一定要有度,动静一定要和谐。所谓静则养气,动则活血;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正常的运动和锻炼,可以流通气血,增强体质;必要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而长期的过度透支精神和体力,或长时间的过度安逸而不运动,则往往是百病滋生的根源。当今流行的现代病,诸如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肥胖病等等,无不与弛张失度、动静失常有关。
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很大。中医素有天人合一的说法,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四时气候、昼夜晨昏的变化,地土方域和环境的差异,对健康的维持、疾病的发生都有影响。孔夫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么?我认为天命就是指自然界的规律。了解和最大限度地把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尽最大的可能保护和优化自然环境,使人体时刻保持最佳的生理状态,应当是一切养生方法的最基本的原则。
健康的含义不仅指生理的健康,更包括心理的健康。精神情志活动的失调,不仅伤精耗气,损害健康,更可能使人体气血紊乱,阴阳失调,导致各种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生。养生先养心,心理健康的保持,依赖坦荡豁达、乐观开朗、积极进取、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的内涵在我看来,实质上就是指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善于做好事而不做坏事的人。做君子固然不易,但只要慢慢做起来,自然会有益身心,有益社会,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