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站点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医药研究 > 养生时代
0

秋干物燥鼻先知

  • 索引:522
  • 发布时间:2017-10-30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 发表评论
  • 语音阅读

    入秋以来,雨水渐少,气温忽高忽低,气候日趋干燥,五官科门诊的病人也随之增多了,多以鼻塞、鼻腔干燥不适为诉。检查发现多数人的鼻黏膜干燥、萎缩,鼻腔宽大,鼻道内有黄绿色脓稠鼻涕潴留或有黑褐色鼻痂。中医诊断为“鼻槁”,类似于西医的萎缩性鼻炎,此病多发生于天寒、干燥的环境,症状在秋冬季节比春夏季节为重。     究其病因,既有肺、脾、肾虚损导致的正气不足,也有外邪为患,多为燥热邪毒侵袭,以致伤津耗液,鼻失滋养,加之邪灼黏膜,发生脉络瘀阻,黏膜干枯萎缩而为病。秋令属金,其性燥,易伤肺,且多从口鼻而入,故在上之鼻先受之。

    对于此症,治疗上讲究“燥则润之”,可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桑叶10克,枇杷叶12克,杏仁12克,麦冬15克,火麻仁15克,石膏15克。水煎服。若鼻干灼热疼痛较甚,可加黄芩12克,菊花12克。鼻腔黏膜萎缩甚者,加沙参15克,何首乌15克,当归10克。鼻衄者,加白茅根15克,旱莲草15克。(□ 张艾敏 广东省潮州市中医医院 )

0